文学选秀,秀什么?
http://www.cflac.org.cn     2009-08-21     作者:易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模仿“超女”等选秀节目打造的首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经过繁冗的赛事终于决出了总冠军。在总决赛现场,粉丝团声嘶力竭的尖叫、炫目的红地毯、奢华的晚礼服、残酷的PK、煽情的桥段,令很多见怪不怪的记者都以为走错了地方。虽然大赛有王蒙、周国平、海岩、王海鸰、张颐武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坐镇,但仍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选秀是“文学游戏”,不少人质疑,“作家是选秀选出来的么”?对于这场历时一年多的“文学选秀”,评委们也都褒贬不一。有的评委认为文学需要不断更新,带来新人、新气象,这一比赛结合网络和纸质媒体,能让更多热爱文学的青年加入进来,同时也让文学到达更多人的眼睛和心灵,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文学传播过程;有的评委则坦言,这种形式可能对出版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创作不见得有什么益处。

    应当看到,文学选秀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环境均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出版的便捷导致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每年仅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就至少有千余部,专业评论家对于这么多的作品只能望而兴叹。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近年来异军突起,类型繁杂,作品动辄几百万字。有评论家将之称为“没有航标的河流”,汪洋恣肆,难测深浅。现在的网络文学创作已大大超出了评论家的阅读与接受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沙里淘金,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与筛选机制,对于文学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借鉴娱乐选秀的模式,通过海选发现优秀的作品,是解决上述问题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就在不久前,经过麦家、海岩、刘震云等作家及财经界知名人士的共同评定,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首届“商小说”大赛经过长达四个月的网络海选,各个奖项最终揭晓。主办方网络海选的目的,除了看好“商小说”的图书市场前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也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在明清时期,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并不被主流文坛看好,也少有大腕评论家的批评,但最终经坊间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这种情况与现在的“海选”其实有类似之处。

    但是,文学毕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娱乐。如果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红地毯、晚礼服与煽情的桥段,那么这样的海选在多大程度上和文学相关呢?在青春文学领跑图书市场的情况下,文学选秀也更为年轻人所热衷。对于这样选秀选出的作品,人们心中难免会对其质量画个问号。因为文学要表现的不仅仅是青春期的骚动与激情,更有屈原的忧国忧民、杜甫的沉郁顿挫以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广度与深度。在文学的天平上,青春的轻盈与社会人生的厚重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当其中的一方过于强大甚至是不健康地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否要问,这样汪洋肆虐的河流将会流向何方?当所谓文学选秀的商业目的严重遮蔽文学的光辉时,这样的选秀不得不提防。而更深层的问题则在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大多成于寂寞的创作过程中,这样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选秀,恐怕只能说可以推新人,难以推大家。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学要流传下来,靠的还是文学自身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度探寻,而不是光鲜靓丽的时尚外表。所以文学选秀,主办者也要考虑一下究竟应该秀些什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