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舞剧创作发展七十年——中国舞剧艺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cflac.org.cn    2009-08-21    作者:高思远    来源:中国艺术报

    7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舞剧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为期一天的研讨,编导、学者除了对中国舞剧艺术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及详尽的回顾,还分别从舞剧的本质、特性、品格、创作、生态、市场等不同角度对中国舞剧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与研讨。

    在本次研讨会正式研讨之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资华筠先行从舞剧创作、人才资源、创作理念、生产机制等多重视角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舞剧艺术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分析了当代舞剧发展的种种显著现象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双白在讲话中提出:中国舞剧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其作品产量堪称世界第一,而在中国舞剧艺术如此快速的发展下,能为后人留下多少作品?这一提问当即引发了与会专家热烈的讨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罗斌对中国舞剧7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他指出中国舞剧在70年发展中,创作数量高达428部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从中国舞剧艺术中悲剧多产这一现象,指出当代舞剧的创作偏向于“儿女私情”等“小我”题材而非民族兴亡等“大我”题材。他认为,舞剧题材单一的倾向,说明了舞剧题材背后的创作理念和价值取向问题。于平明确指出,中国舞剧这种“小我”悲剧题材价值取向,并非当今时代应捍卫或追求的主流价值。即使在“小我”题材的表现上,依然显示出对现实的漠视与背离。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则从宏观的舞剧本身的概念出发,指出中国舞剧艺术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对舞剧概念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从苏联引入并坚守至今的舞剧概念已落后于当今的国际形势。从支撑当代西方舞蹈格局的模仿派的再现主义、抽象派的表现主义和形式派的形式主义这三大派别着眼,中国舞剧艺术的主流形势依然是再现主义,缺少对后两个派别的深刻理解与实践。针对这一问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他指出,中国舞剧至今仍持有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的创作理念,甚至还未达到这两种芭蕾舞剧的创作水平。他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点:1.与国际上的舞剧理念相比,我国的舞剧理念滞后;2.对中外舞剧创作理论的研究薄弱;3.舞剧评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4.舞剧编导缺乏创新精神;5.舞剧编导教学严重缺失。

    有关舞剧本体理念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进行了宏观的阐述。他认为真正的思想解放并不是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去打破某一个具体事物或理念,而是让我们去打破某种固有观念的垄断,从而激发艺术家的自主意识。此外,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副主任许锐提出不仅要在舞剧创作的理念上强调解放或创新性,在舞蹈理论层面也应该进行扩展,不可永远以某种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舞剧作品。

    除了以上各位专家对舞剧概念及创作理念一抒胸臆之外,有关舞剧的市场状况亦有讨论。首先,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介绍了2008年国家大剧院的观众调研结果。结果显示,观众对舞剧的喜好占国家大剧院全部演出的12%。因此,他认为舞剧创作应从观众的角度来思考,并由此提出舞剧创作上的四点问题,即:1.舞剧创作中缺乏舞剧需要的精彩的、独特的、戏剧矛盾的冲突与情节;2.舞剧的人物关系不明,不会组织人物关系;3.在舞剧编排上不善于梳理动作跟情节的关系以及动作对情节的叙述;4.盲目追求创作形式,而忽略舞剧的内容表达。

    在舞剧的市场问题上,著名舞蹈编导赵明从舞剧创作者的角度指出:作为编导在创作时不仅要考虑舞剧本身的艺术性,同时还要去考虑市场、政府、观众欣赏能力等种种因素。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赵汝蘅认为舞蹈在当今的文化地位并不理想,当下中国舞剧中缺少不求名利的艺术心态以及对作品的精心修改与打磨;而政府、艺术家和媒体的多方配合也是舞剧及舞蹈艺术整体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围绕舞剧市场等问题,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主任张平及民族民间舞系主任赵铁春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感受。张平认为,在创作上要勇于尝试,不断以新的形式来表现;赵铁春认为中国舞剧需要探索本民族的舞蹈语言,每部舞剧都应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

    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江东认为,当下的社会机制或环境可能没能给创作者足够的自由。中国的舞剧创作首先应使视野更加宽阔,然后,将某一舞剧的理念坚持下去。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认为中国舞剧目前存在一种两级分化的状态。非专业的社会大众对舞剧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热衷《天鹅湖》的水准,而专业领域的从业者已进入后现代的审美取向。当前的舞剧发展需要一方面跟上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而另一方面又应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的舞剧审美培养工作。对此,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也提出了创作者与受众群体两者间的融合问题。

    中国舞剧艺术历经70年的茁壮成长,成果丰硕,舞剧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但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仍方兴未艾,还存在诸多问题。中国舞蹈界的各方人士能够在我国舞剧艺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直言不讳,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及时地反省并提出个人的见解,足见中国舞剧艺术并没有“芳华虚度”,依然希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