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剧创作要呼应时代核心价值取向,体现文化自觉,不应与时代主流价值观相疏离。”这是舞蹈界众多专家学者在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舞剧艺术研讨会上发出的一致呼吁。白淑湘、资华筠、冯双白、吕艺生、于平、罗斌、邓一江、赵汝蘅、赵明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回顾了中国舞剧创作70年的发展历程,在充分肯定了中国舞剧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之后,就当下中国舞剧在创作、表演、理论评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于平结合2002年至2007年之间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深入分析了舞剧中“悲剧”主题与时代价值的背离问题。他说,在5年中入选的50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中,有9部舞剧,但其中7部都是悲剧,另外两部也贯穿着悲剧性的情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他发现舞剧中的悲剧基本上以表现“小我”之悲为主流,而这个“小我”又大部分是在重复同样的个人情感主题,不但故事陈旧,而且感情表达与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相脱离,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失去关联。而当下的舞剧创作却热衷于复制此类情节设计和价值取向,造成情感表现和形象塑造的双重退化。
邓一江认为,舞剧经典作品如《红色娘子军》等,如今的票房依然很好,排除观众怀旧因素,带有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的、明确的思想性的表达,才使得舞剧内容充实、情节精彩,然后加上表现形式的精美,才能成为经典、赢得观众,而当下舞剧数量多而精品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创作观念的问题,仅仅是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和主题,人物、情节互相复制,以至许多舞剧看起来千篇一律,缺乏真正的思想性。吕艺生也指出,当下舞剧创作最大问题是在思想内容的把握上,情节、结构对舞剧来说并非要害,编导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有对社会担负的文化责任感,不固守既定模式,用自己的作品呼应时代主流价值观,才能解决作品远离观众的问题。冯双白认为,当下舞剧创作中过于关注形式和形式不足的原因其实都源于思想性不足,这是舞剧创作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重复、出现严重模式化倾向的主要根源,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舞蹈工作者在舞剧创作中应当体现出文化自觉,和时代核心价值取向相呼应,肩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和艺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