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堀真优,这位日本横滨市立本町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濡墨运笔,在宣纸上写下楷书大字“花鸟风月”,收笔简洁有力,引得和她同桌习字的中国小朋友,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四年级学生樊子铭举起大拇指:“很好,OK!”两位小朋友在写好的作品前合影,同样的个头,同样的微笑,同样的对于书法的爱好,让一旁的家人、翻译和中日书法家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这样的掌声,在8月2日由中国书协和日本全国少年儿童竞书大会共同主办的第25届中日友好少年儿童书法交流会上不知响起过多少次。据介绍,中日少年儿童书法交流会已经举办过24届,本次活动是继中日书界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以来正式由中国书协在北京举办的首次交流活动。
在交流会上,由中国书协和日本第25届成田山全国竞书大会选拔的30余位青少年,一对一地来到书案前切磋书艺。虽然有的才上小学一年级,有的已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但笔下都展现了两国少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凸显了不同的审美追求。中国学生封云写了“有为只在惜时上,成就全凭勤业中”,与日本学生关遥花的“温故知新”和田勇佑的“有志者事竟成”形成有趣的呼应;更多的日本青少年用笔墨传达着两国友好、共进书艺的愿望:名护市立羽地中学一年级的宇良树希写下“守礼之邦”,岩野纱羽也写下“中国之友”;而中国小学生杜立才学习隶书两年,写下的“同蘸黄河水,共书中日谊”作品,让中日书法家啧啧赞叹:学习进步快,作品立意尤佳。
小朋友们书写和交流之后,还能得到中日书法名家的“新鲜点评”。中国书协顾问刘艺、张飙评价松本明莉的“云过知禅意”作品,“字形结构掌握得很好”;面对韩裔日籍学生金安娜的隶书“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刘艺和她交流起韩国隶书的创作;中国学生魏高的“钟鼓作乐”篆书,被日本成田山全国竞书大会会长、本次活动日本交流团名誉团长桥本照稔和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团长田中节山称赞“行笔清晰有力,继续努力”;而浙江省萧山市学生张海的作品,也让日本专家意犹未尽:“就写了一张吗?如果再写一张,你会把笔墨表现得更好。”从充满朴实与稚拙气息的文字中,观者可以感觉到,中国青少年的作品书体多样,对于唐宋诗词的摹写追求笔情墨趣,而日本孩子的作品则主要展示了笔墨的基本功夫。对于此种现象,桥本照稔表示,这可能取决于中日书法教育的不同思路:“感觉中国学生的学习更忠实于向传统经典的追摹,而日本孩子是从老师的教授下自由书写起步,达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循规蹈矩’”。
笔情墨韵,掌声不绝。桥本照稔在这种氛围中,不由得回忆起中日两国签署“中日书法文化活动交流合作意向书”,开始正式长期合作以来,中国书协交流团赴日为第24届成田山竞书大会颁发兰亭新星奖的“往事”,他认为,此举鼓励了日本青少年书艺的发展;中国书协外联部主任蔡祥麟则认为,日本对青少年书法的重视、普及的经验,值得中国书法界借鉴和汲取。
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说,中日文同源、艺同宗,有着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在此基础上的书法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书法交流,更有着面向未来的重要意义,可以视为两国书法交流新的里程碑。而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川上文博则表示,加深两国的交流,有助于日中未来在诸多方面的相互理解,通过语文这种我们共识的媒介,就可以让播下的交流的种子生长成为友谊的繁花。
“从明年8月开始,中国书协将定期派30多位中小学生赴日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在赵长青透露的远景规划中,日本神奈川县立川和高等学校一年级学生永田真林子写下书法作品“笔砚得佳友”后,与中国四川成都学生代容展开交流——双方在语言不通、英文又勉为其难的情况下,通过文字、通过笔谈,交流无障碍——把书法写好,得到的不仅是“佳友”,更是由于友谊的滋润而内心愈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