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联制作的大型人物系列专题片《艺坛大家》,近日正在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栏目中热播,每周三、周四播出,目前已经播出了《朱琳》、《吴冠中》、《欧阳山尊》等集。
《艺坛大家》系列电视专题片,是一部表现我国当代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各艺术门类顶级艺术家风采的大型专题片,计划拍摄50集,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近40集。记得去年3月完成前20集的时候,我曾有幸先睹为快。当时的工作虽然是审片,但应该说,观看《艺坛大家》的过程,是一次感受大家、学习大家的过程。面对着这些艺坛大家,我充满了崇敬和感动。专题片每人一集,时长半小时,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去展现大家的精彩人生和艺术成就。片子拍得很抓人,很感人,非常值得一看。
每一集的拍摄,编导根据所拍大家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就,都有着精心的策划和编排,在总体统一的体例下,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并以最恰当的形式去表现,体现出不同人物专题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是片如其人:如《我负丹青——吴冠中》的激情,《峥嵘岁月——欧阳山尊》的执着,《芳华依旧——朱琳》的生动,《幕后人生——谢铁骊》的平实,《哲匠中石——欧阳中石》的厚重,《一片丹心——于蓝》的童真,《画坛鬼才——黄永玉》的情趣,《秋声济世——李世济》的心恸,《苦乐年华——马季》的哀婉,《雪域之音——才旦卓玛》的赤诚,等等。
专题片十分重视人物充满个性的言行和情感细节的表现。个性和细节决定成败,也是电视片制作和打动观众的关键。比如:吴冠中青年时毅然回国,一生中从真到美的追求,“粪筐画家”、“粪筐画派”,80多岁的老人与年轻的心态不和谐的苦恼;欧阳中石回忆从小学习书法,老师出的对联,与奚啸伯的奇遇,“书法是没有穿行头的戏”的譬喻;朱琳在重庆时对田汉讲“你敢写我就敢演”,后来成为田汉《关汉聊》中朱帘秀的一句重要台词;于蓝对田华说“我们得为儿童抬轿子”,打动了田华,之后田华多次在儿童片中饰演角色;黄永玉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但他本人却最重视文学,他认为,文学能比较充分表达情感,比较立体,画画等只是表达某一种情感,表叔沈从文所说的“写得好是应该的,写得不好才怪”,“一生相信智慧、不相信权力”,影响着他的为人和待人,他“文革”后在北京办画展请的是北京花农为他剪彩,80多岁的人开一辆大红的宝马跑车,喜欢开快车,曾因超速在北京三环路上被警察罚过;李世济老师早年“程门立雪”,1957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已经有了拜师的约定,却因程砚秋先生的突然逝世而抱憾终生;才旦卓玛深情地回忆她的人生,刚唱歌时汉语都不会说,她衷心感谢党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歌声投入了全部的情感;马季的专题采访结束不久,大家就离我们而去,专访成为最后的绝访,极为珍贵!
我们不必再举例了。《艺坛大家》是一大宝藏,是一笔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发显示其珍贵和重要。时值专题片热播于央视,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大家,学习大家。我更期待,能从当代的年轻人中产生更多的未来的艺坛大家。我们正处在一个期待更多的大家和能够产生更多大家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