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动人心的旋律谱写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16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29日至30日,“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傅庚辰作品研讨会分别在国家大剧院和首都大酒店举行。同时,《傅庚辰谈音乐》文集也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作者签名售书活动。音乐会上演出了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雷锋,我们的战友》《红星颂》《星光啊星光》《欢庆舞曲》《大江歌罢掉头东》《航天之歌》《小平之歌》《奥运之火》等一批优秀作品,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的研讨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覃志刚、翟泰丰、杨新贵、徐沛东、汤恒、杜鸣心、王世光、王次炤、李双江、关峡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版特别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让大家从中共同感受傅庚辰深厚的艺术造诣。

——编 者

    

    滋养了几代人的心灵

    杨新贵(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这不仅是傅庚辰同志的荣誉,也是整个音乐界的荣誉,我们对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傅庚辰同志为繁荣我国音乐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傅庚辰同志是我们国家有重要影响的作曲家,他创作了数十部影视音乐作品和几百首歌曲,其中《雷锋,我们的战友》《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歌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中宣部文艺局、中国音乐家协会在这里举办傅庚辰作品研讨会,请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研讨傅庚辰同志作品的成功经验和创作启示,一起为中国音乐的繁荣发展起到引领、借鉴和促进的作用。

    为人民谱新曲 为时代赋强音

    徐沛东(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傅庚辰同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军旅作曲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因此,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举办傅庚辰同志作品音乐会和研讨会,集中展示其60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始终是贯穿在傅庚辰同志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中的一条主线。他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之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几乎都可以在傅庚辰同志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找到回音。《雷锋,我们的战友》《映山红》《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些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成长的优秀歌曲,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理想信仰,时至今日,它们仍为人民喜爱而广泛传唱。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大江歌罢掉头东》《八十抒怀》《梅岭三章》等所谱写的旋律,较好地表达了原作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革命精神。《航天之歌》昭示出一个古老民族的航天强国梦,《小平之歌》声情并茂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奥运之火》激情洋溢、节奏明快的歌词和旋律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这些优秀作品不仅仅是对宏大历史画卷的真实记录,更是对时代的纵情歌唱以及对未来的热切展望。

    此外,傅庚辰同志还关注、重视音乐理论的总结和研讨工作。几十年来,傅庚辰同志在创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几十万字、百余篇音乐创作、理论研讨和人物特写的文章。他提倡“现代技法中国化、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结构科学化”,并提出“音乐的本质是美,是美育。我们的音乐要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陶冶,给人以欢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提炼、浓缩了傅庚辰同志创作实践的重要观点,都在音乐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奏响时代之声的音乐创作之路

    翟泰丰(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这个名称,已经为我们这个研讨会确定了主题,我愿意就这个主题,谈一点个人的浅见。第一,关于傅庚辰音乐创作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聂耳、冼星海是我国人民音乐的奠基人,吕骥、贺绿汀、任光等老一辈人民音乐家,为人民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一大批音乐工作者在他们开创的音乐创作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发扬光大,随着社会主义祖国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昂扬高歌。傅庚辰是这一批音乐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这个定位是有历史作证的,是有人民认可的。

    第二,关于傅庚辰同志创作的艺术追求和他的艺术价值。历史是人民用心灵和热血书写的壮丽史诗,音乐是音乐家用灵魂的旋律谱写的动情史诗,一个好的音乐作品,之所以久唱不衰,就是因为它和着时代的步伐同行,它与人民的血脉同流,它奏响了时代的旋律,它谱出了人民的心声。演奏与演唱傅庚辰的作品,你的心跳会和着他的旋律在节拍中间起伏,走进那个历史阶段和那个历史故事之中去,使灵魂受到震撼,使情操得以升华。正因为他的作品是时代史诗的歌唱,因此他的音乐语言才具有史诗的魅力。

    第三,关于傅庚辰人格魅力和他严谨的创作作风。在大型声乐套曲《小平之歌》的创作中,傅庚辰亲赴邓小平的家乡广安去采风,又到江西南昌,考察小平同志被软禁期间走了3年、1000多次的那一条通往南昌机械厂的“邓小平小道”,我在歌词中间就照写了“小道”一词,傅庚辰在亲自考察体悟之后认为“小道”一词太直白了,他提议改为“小路”。“道”和“路”是一字之差,却可见傅庚辰乐理与文字的功底。他无限热爱并忠诚于音乐事业,为谱写一首歌曲,他常常走进词的诗境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去领悟,去修饰,去推敲,融诗意于旋律之中,又以旋律张扬于诗意,相融相合,浑然一体。

    时代审美和社会审美的完美结合

    王次炤(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傅庚辰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具有社会影响力?人民群众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的作品?肯定有一些审美根源在其中。

    首先,傅庚辰的创作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这条线体现在了他各个时期的创作当中。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了两部电影《雷锋》和《地道战》音乐,雷锋精神是社会广泛提倡的,光荣的历史传统、优秀的革命传统需要继承。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但是傅庚辰创作了电影《闪闪的红星》音乐,用他的音乐唤起思考。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歌剧《星光啊星光》,让我们去感受,去反思,与当时时代的要求非常符合。后来他写的两部大型的声乐套曲《小平之歌》和《航天之歌》,是对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一种歌颂,这也符合我们整个社会的审美要求。傅庚辰在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牢,而且很清晰地通过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第二,傅庚辰的作品符合大众的社会心理、社会审美心理。体现在4个方面:以声乐为主的创作题材,因为声乐作品最符合大众,最容易普及;用电影音乐的方式来达到综合性的音乐创作,更深入群众;坚持调性音乐创作,因为在音乐创作各种要素当中,旋律是最富有人性化的;坚持用民族民间的音乐要素构建他的音乐风格。

    第三,傅庚辰的作品也符合专业音乐创作的审美要求、审美标准。无论是电影音乐,或是大型声乐套曲、管弦乐作品,结构、旋律、和声、多声部的写作、管弦乐队的配器等技术都运用得非常纯熟,非常规范。

    最后,傅庚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的音乐创作和他的创作思想、音乐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为时代、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人民的心声。

    激动人心的旋律

    杜鸣心(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旋律是音乐的主导,傅庚辰的旋律,听起来非常亲切,非常激动人心,大家非常乐意去听、去演唱、去演奏。能写出这样的旋律,我觉得要具备3个起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非常饱满的创作热情。作为人民的作曲家,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做人民的代言人,用音乐鼓舞人民,并讴歌人民的革命事业。我特别喜欢那一首《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非常深情、非常抒情,令人很感动,很有共鸣,这样一首歌曲,并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他是带着自己深厚的感情。我听了那个旋律,当时就有点老泪纵横的感觉,那种旋律很难得听到。《地道战》非常雄伟,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斗志,这样的作品确实鼓舞了很多人,也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第二,要写出人民所欢迎的旋律来,要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非常热爱,因为你热爱,才会有兴趣去研究,才会有机地吸收在你的创作中,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解决音乐语言问题,需要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

    第三,写最好的旋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我觉得傅庚辰的作品,表达他自己所要表达的,那是非常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创作了。我特别感动的是关于邓小平同志的套曲,特别是最后,发挥了乐队的巨大的威力,那几样鼓敲得非常振奋人心,最后结尾正好像邓小平同志在指引我们迈向前进,走向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康庄大道,有那种气势,有那种魄力,非常磅礴,真的非常难得。

    最后,看到《傅庚辰谈音乐》这本著作,中间有三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也非常精辟:现代技法中国化、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结构科学化。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使得我们的年轻人,不要再走弯路,要向傅庚辰同志学习,做人民的歌手。

    体现时代的最强音

    王世光(中国音协副主席):傅庚辰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实践者,代表着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体现了时代的最强音。他总是把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的命运歌唱的精神贯彻始终,成为一生实践当中的标准,体现了傅庚辰从事音乐事业60年以来的追求。1963年5月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快在1964年,他就写出了《雷锋,我们的战友》,并且全国传唱,包括以后写出的电影《地道战》音乐,还有在“文革”后期写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音乐,都体现了革命精神。打倒“四人帮”后他就开始着手创作歌剧《星光啊星光》,这是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的第一部歌剧,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无论傅庚辰作品的多样性,还是歌唱性、群众性等,都和他追求“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他的创作当中,旋律始终是占着一个主要的位置,而且与当今我们其他旋律比较,他的旋律显得特别简洁,深入浅出,很动人,表面上并没有很多的修饰或者是很繁复的一些曲折,用最质朴的方式,非常简练的形式,创作出了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是一个独到的功夫,需要作曲家在创作中思考,不断去选择,把一些自己认为还不满意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否定,最后才提炼出简练的旋律。越是简练的东西,创作出来越艰难,越需要在创作当中不断选择,既是一个创作者,又是对自己作品的一个批判者,在选择对比当中,花大力气、大功夫才能提炼出简洁动人的旋律。

    燃烧的旋律

    关峡(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傅庚辰的作品主要是革命的激情,但是也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有对人的心灵的关注。他的作品有一个特点,直接作用于你的心灵,并且直接把你的情感牵动起来,很真实。《星光啊星光》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部歌剧是反思的歌剧,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平之歌》《航天圆舞曲》《欢庆舞曲》在我们的节目单上出现了几次,现场观众都很喜欢。《奥运之火》我也印象深刻。2008年奥运会从音乐的角度上来讲似乎还是有一些缺憾的,缺乏一些阳刚的、激情迸发的音乐,因此我们演绎完《奥运之火》以后,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通过这些与时俱进的作品,我们感到傅庚辰的创作是和民族的命运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扣的,忠实地反映了人民情感与追求。他主张“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这一音乐美学理念贯穿始终。在他的音乐里充满了燃烧的旋律,催人奋进,从他的音乐中能汲取到精神的力量。

    红色旋律中的傅庚辰

    张婷婷(解放军艺术学院训练部部长):昨天晚上,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带着对我们军艺老院长傅庚辰的崇敬,我们聆听了“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火热的激情洋溢的时代和无限丰富的历史想象当中。

    每当我聆听老院长那一曲曲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旋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片片鲜明而蓬勃的红色,一片片闪烁着生命光芒的灿烂而温暖的火红。61年前,还是一个孩子的傅庚辰就跟着姐姐考入军队编制的音乐团体,头顶红星去战斗,开始了他的军旅音乐生涯。从那时候起,红色就成为傅庚辰创作的生命底色,渗透于他的审美价值中,并焕生出一曲曲与时代脉搏同协奏的红色经典之作,以他那或激情慷慨,或明快有力,或深情委婉的生命旋律,去演绎时代精神的发展和人民的心灵历程。

    他的创作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的,他用自己灵敏的艺术感觉,去感觉民族精神成长的生命律动,去探索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独特构成。于是,他笔下一首首乐曲便获得厚重的文化蕴含和思想力度。对于传统的音乐文化营养的大胆吸纳和细心消化,繁衍出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赋予这红色的经典音乐序列以强大的艺术张力和凝重的思想情感。

    应该加强对音乐评论家的关注

    吴斌(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傅庚辰谈音乐》这本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终于在音乐会之前面世。这本书一共有50多万字,142篇文章,集中了傅庚辰60多年来在音乐创作、音乐评论、人物评论方面的非常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起来就是他的音乐思想。在此我想说一点,我们的社会广泛关注音乐创作,但对音乐评论家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人民音乐出版社应该肩负这一重要责任。人民音乐出版社按照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转为企业化管理,正在逐步转体改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民音乐出版社坚持出版一些优秀的学术著作,做一些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

    音乐会上我感受到一个很强烈的命题,那就是当代作曲技术怎样更好地服务大众,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问题。特别是怎样能让更多的人从音乐中感到一种情感和心灵的震撼。我们要把审美的标准确立起来,因为我们出版的很多作品,现在看来很多真是为了纯技术而写作的,也希望就这个问题展开更广泛的讨论。

    他的音乐是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来的

    李双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傅庚辰的作品有中国风格、军人风采、院校规范、民族气魄。我所唱的他的歌,电影十七八部,艺术歌曲有二三十首。我们有三十七八年的友谊。当时我拿到了《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一开始认为这是一首儿歌,就没有特别认真,傅庚辰就盯着我说,咱们再练几遍。他的苦心,真是把这首歌变成自己血管里的血,变成自己身上的肉,我想起来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等在话筒前唱出来的时候,那已经不是我在唱,我觉得我不是33岁的人,我就是傅庚辰在我耳边讲的那个潘冬子,那个小英雄,我就是11岁的一个孩子,驰骋在傅庚辰的旋律之中,我自己都飞起来了,唱这首歌有了飞翔感。那时候同时有3部电影让他创作音乐,我们就住在空军招待所,他晚上写曲子,写一夜,早上起来,看他满桌子都是橡皮渣子。后来的收获就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他的音乐真就是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来的,从自己身上迸发出来的,有一种燃烧感。

    傅庚辰在学术方面对我们也有一些启发和引导,他强调表演艺术尤其是音乐表演艺术,最终的教学手段是在舞台实施,而不是在课堂里头。傅庚辰是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共产党员,一位严格执行我党的政治任务的军人。傅庚辰同志在创作上始终是与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息息相关的。其作品中,我们总是能感受到时代的步伐,呼吸到春天的气息,领悟到一位军旅作曲家的职责和使命。

    他给我极大的帮助

  郁钧剑(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傅庚辰对我音乐生涯有两个决定性的帮助。第一,我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傅庚辰是我的介绍人。第二,他一贯推新人。1983年,我第一次登上总政歌舞团的独唱舞台,我返场了。傅庚辰说了一句话:“不管人家说什么,你返场了,你就胜利了。”这句话是我记一辈子的。

    傅庚辰的作品一直保持着我们民族传统的歌谣体,起承转合非常明确,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是非常准确的民族传统的歌谣体。有一首《花纸伞》,上世纪80年代很流行,是傅庚辰写给李双江的歌,我去医院看望傅庚辰时看见了这首歌,我就把它拿走了,结果李双江没唱成。

    大师与城市之美

    杨小平(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傅庚辰是我们哈尔滨人,我们真的很骄傲。现在的社会太需要大师,但培育大师的土壤不够丰厚,氛围也不够浓烈。很多人的作品可以愉悦心灵,但是只有大师的作品可以在愉悦心灵的同时震撼心灵,带动心灵的成长,这对一个民族心灵的成长非常重要。艺术需要大师,因为大师会带来那种特别的美;城市需要大师,大师不仅给我们带来荣誉,而且给城市带来成长的光荣感;民族更需要大师,大师可以带领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成熟的心态。

    深刻地缅怀 轻轻地诉说

    徐大庆(郑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我想就《小平之歌》这一作品谈谈自己的感悟。《小平之歌》是翟泰丰和傅庚辰的又一次精诚合作,是俩人有感于改革开放,有感于小平时代的丰功伟绩,从心底迸发出来的赞歌。而《小路》更是傅庚辰长期音乐创作的积累,20世纪90年代初,他专程赶赴南昌,重走小平同志当年每天劳动来回走的“邓小平小道”。在我看来,《小路》的音乐构思是《小平之歌》中最奇妙的构思,是整部作品最核心的部分。傅庚辰十分注重尊崇音乐语言规律,既有激越高昂的旋律,也有深情敬仰缅怀的韵调,娓娓道来,看似平和,却在平和之中蕴含着磅礴和激越。《小路》是《小平之歌》创作的思想基础,是《小平之歌》的本质与核心,也为整部套曲定下了深沉抒情的基调。

    与时代同呼吸 与人民共命运

    傅庚辰(中国音协主席):不管是地方还是部队,都对我的音乐会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关注,我很感动。大家知道,我只读到小学四年级,12岁到音乐团体,直到现在能有这样一个工作的能力,确实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这应该说是我永生不能忘的。

    从作曲角度来说,就是那几个字——“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这是我一生的体会。聂耳、冼星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绩?就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所以他们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写出了《黄河大合唱》。这12个字是我的座右铭,我的创作、我的人生、我的音乐道路也尊崇这些。

    (所有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文字整理 王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