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展现生命美和励志美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14    作者:叶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非常6+1》栏目的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节目中,有个非常特殊的舞蹈作品《鼓舞》。跳舞的女孩名字叫廖智,一年前的大地震夺去了她年幼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可是,23岁的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向命运抗争,她要用她残缺的肢体演绎舞蹈的力与美。在一个巨大的广场的中心舞台上,廖智一身红装,手拿两只腰鼓,出现在一个直径1.5米、高1米的红色大鼓上。廖智用双手频频击打出急雨般的鼓点,她用鼓声告诉和她一样遭遇不幸的人们,在困难面前一定要不屈不挠,一定要与命运抗争到底。她也用挺立的肢体鼓励大家:跌倒了并不可怕,站起来我们就可以笑对一切。在舞蹈的最后,她用力地击打大鼓,喊出了四个字:“四川雄起!”我想这震天的鼓声和这一声呼喊,就足以感动千千万万的观众。

    其实,我们已经被类似于《鼓舞》这样的特殊舞蹈作品感动过无数次了。说它们是特殊舞蹈作品,是因为舞蹈的舞者是残疾人士。他们或者肢体残疾,或者听力残疾,或者视力残疾,但是他们都是自身命运的挑战者。他们一路走来,也把一个又一个挑战生命、感动中国的作品带给了我们。在1994年,我们看到了由五位肢体残疾的男青年表演的阳刚大气的作品《生命之翼》;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是美轮美奂的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作品《千手观音》;在2008年的全国舞蹈比赛中,是毫无争议地获得大奖的马丽和她的残疾舞伴合作演出的作品《牵手》等等。

    有人用“残缺的美”来形容这些特殊舞蹈艺术作品的魅力,而我更愿意用“生命美”来礼赞它们。不是吗?《鼓舞》按照廖智的说法有两层意义:一是鼓上跳的舞,二是可以鼓舞跟她一样遭遇不幸的灾区人们。《鼓舞》是个不太复杂的作品,但是从廖智在鼓上的击打,以及她背后一群健全的鼓手同样铿锵有力的击打,我们分明看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意志力,它是生命力的张扬。而舞蹈作品《生命之翼》,经由五个肢残青年的引领,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匍匐前进,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的过程。他们的肢体尽管残缺,但是绝不轻言放弃;他们虽然行路艰难,却互相扶持,誓要以自己顽强的意志扼住命运的咽喉。

    当然,这些特殊的舞蹈艺术作品,也带给了我们一种鼓舞人心的“励志美”。原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曾说:特殊舞蹈艺术透出的更多的是“人性与艺术之美”,这种美具有非常大的鼓舞人们意志的作用。那就让我们从《鼓舞》中,从《生命之翼》中,从《千手观音》中,从更多的特殊舞蹈艺术作品中发现我们自身身体的潜能,发现美,发现我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