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者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1万、6万、10万、15万、20万,20万一次,20万两次,20万三次!成交!”7月2日上午,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曲协主办,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曲协等承办的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作品拍卖会上,由著名相声作家王鸣禄创作的《城管与地摊》作为首部拍卖作品在开拍不到两分钟内,拍价由5000元起,几番竞拍,最终被天津一位买家以20万元拍得。当天,曲艺界的众多知名艺术家到场,为这一相声界的盛事鼓掌。开拍40分钟后,16部作品最终以100余万元的总价格成功拍出。
作为国内首次相声作品的拍卖会,不仅吸引了众多知名相声演员,一些企业和曲艺爱好者也闻讯而来。天津家才传媒广告公司总经理、相声作品《城管与地摊》的买家孙家才说:“王鸣禄的相声非常著名,能拍到他的作品我很高兴。我虽不是相声界的从业人员,但从小喜欢曲艺,现在有这个经济实力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支持相声事业。如果有演员想演,我会把我拍到的作品无偿地拿给他们演出。”由白纪元、穆凯创作的《忽悠》被一位姓李的女士以5.9万元的价格拍走,她告诉记者,“我们全家都是曲艺爱好者,参加拍卖属于个人行为,主要想为自己不到10岁的儿子拍一部作品,希望他能在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上演出。”
为确保此次拍卖会的顺利进行,本届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曾做了多个预案:“包括作品流拍或是无人加价时怎么办,如何动员,相声作者对拍卖结果不满意的时候怎么做工作,甚至还动员了一些企业家希望他们能帮我们买些作品。没想到拍卖会现场的气氛会如此热烈,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我很高兴这些预案都没用上!”拍卖会的成功举办让姜昆对相声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记者在拍卖会上了解到,参拍的16部相声作品是从1019篇参赛作品中精选而出的。相声艺术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创作出精品力作是关键。据姜昆介绍,此次大赛不搞一评了之、一否了之,而是重在对作品实施二次创作。在评审作品形式上首创“四会一评”,即作品“会诊”会、作品论证会、作品改稿会和“诸葛亮”会,并邀请观众点评。大赛先后聘请多位全国相声名家和相声评论家、专家学者召开改稿会达6次之多,请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参赛作品从题材、立意、观点、“包袱”等多方面给以“会诊”和论证,希望推出适应当下观众口味的作品。
中国曲协顾问朱光斗表示:相声出个好作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相声首先是要逗乐,而逗乐靠的就是“包袱”,因此相声作品一定要在“包袱”的设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观众感到可乐,乐过之后还会有些反思。
提到举办此次拍卖会的初衷,不得不提及当今相声创作的现状。姜昆说,客观地讲,近年来从相声的整体状况看,仍是处于低谷。缺乏好作品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我国相声创作队伍的现状来看,不包括相声演员在内,专业从事相声创作的作家不足几十人。创作过程的艰苦以及酬金偏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原本就不兴盛的创作队伍一再分流,一些有实力的作者有的改行写小品,有的则加入影视圈,写电视剧。于是形成了“大家”不愿写,“小家”写不来的境况。
姜昆表示,举办相声作品拍卖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大胆探索,不断尝试新方法,新路子,才能让相声这门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参赛作者中,既有专业相声作家,也有相声演员,还有很多业余相声爱好者。很多沉寂多年的老相声作家如王鸣禄、原建邦、杨志刚等也有作品参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王鸣禄作为天津老一辈的相声作家,参拍的两部作品均拍出20万元的高价,对这样的结果王鸣禄表示意外,他激动地说,“这次拍卖让我很受鼓舞,这对今后相声的创作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是对相声作家劳动的一种尊重,使作家的价值得到了承认。这是相声界作品拍卖的第一槌,相信以后还会有第二槌、第三槌,很多年轻的相声爱好者也会由此产生对相声创作的热情。”著名相声演员王佩元也为自己的学生拍到了一部作品,他说,“一个好的相声作品真正能够立于舞台,除了好脚本,也离不开演员的二度创作。通过竞买作品,演员同时也拥有了独家演出权,他们的二度创作也无形中受到了保护。”
据悉,竞拍成功之后,要签订三个协议书,涉及了著作权中数类权利:一是《作品演出独家拥有权协议书》,演员竞拍到作品后和作者签订此协议。协议规定如将该作品改编成别的曲种,要经过作者本人同意,除此之外,演员在各种演出中拥有该作品的独家演出权,不再支付作者酬劳。二是《奖金分配协议》。如果竞拍成功的作品在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中获奖,那么所获奖金的分配比例由作者和演员商定后签订此协议。三是《演出协议》,是作者和购买人与组委会签订的。凡是在拍卖会竞拍成功的作品,必须要参加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的展演。当然,组委会充分考虑到作者和演员的切身利益,展演都是剧场演出,如果涉及到在媒体播放的,组委会必须征得作者和演员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