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美术馆与国际上一些重要博物馆和机构进行了积极密切的合作,举办了很多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比如在奥地利维也纳当代艺术馆、韩国首尔国家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以及在德国柏林和德累斯顿,都举办了不同主题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
由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华盛顿子午线国际中心合作举办的反映新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情况的展览“都市中——中国当代艺术选展”,作为中美建交30周年的纪念活动,从3月24日开幕,到8月24日结束。这次展览也是中美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当代艺术交流项目。参加这次“都市中——中国当代艺术选展”的艺术家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选择这批年轻艺术家,旨在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展出更为全面和全新地诠释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以及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其中一些艺术家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和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持有相同的观点。比如刘建华的《水中倒影》由一系列陶片组成,描绘着形式化的天际,并与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相呼应;刘野的《Missing》是一幅双连画,描绘了一对拎着手提箱的男女,我们可以想见他们或许是从农村进城打工的青年;魏青吉的《蜘蛛侠2号》生动描绘了中国对世界电影的着迷;陈文波的作品表现了他乃至整个中国对汽车文化的着迷,画面对钥匙、车前灯、路标以及后视镜进行了精心的描绘。还有一些艺术家通过描绘客观现实,对周围的环境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中国社会现实发生的深刻转变进行评判,比如王迈的《智擒石油怪》像是成人的童话,我们可以从他的艺术语言中感受到其对中国传统造型和流行卡通元素抱有极大的兴趣,夸张和幻想形象成为他的基本语言,其作品试图反映今日世界普遍的消费文化特征,让人们看到全球化条件下围绕资源的消费与竞争,也建立起一种新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当然,也有艺术家描述了与日常生活相呼应的幻境,像林天苗的《Seeing Shadow》就是用传统女红方法,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营造了亦真亦幻的美妙空间;而更为年轻的艺术家刘韧,创作了《梦游——天坛》的摄影作品,构建于摄影和混合媒介之中,描绘了喧嚣之中平静的虚拟世界……
从开幕至今,展览得到了美国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开幕式人潮涌动的景象在美国可谓空前。此次展览的举办,使美国观众从很多方面更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反映出举办展览的特殊意义,更体现出这次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美方联系了包括政治家、外交家、文化艺术界以及商界精英等各方人士在内的美国高层,透过展览,他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多样的丰富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艺术是在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下成长的,艺术和集体主义观念接近;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就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也是中国艺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种变化是因为艺术家越来越个性化,他们自己观察现实,表达现实感受,既高度的自由,又高度的个人化。其次,“都市中——中国当代艺术选展”所描述的基本主题,是在一个都市化背景下,中国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是迅速形成的事实和趋势,其中全球化在视觉上的表征就是都市的发展。都市化在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变化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它不仅带来城市景观和视觉空间的变化,同时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影响了人的情感和感觉,自然而然地,艺术家成为这种变化最初的观察者和最痴迷的记录者,对现实都市生活的关注和都市化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描绘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最为主要的线索。
再者,我们说的全球化怎样表现出来、怎么样被看见,其实也都是从都市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比如说2008年的上海双年展,主题定为“快城快客”,就是关于都市的。不仅是上海双年展,过去5年中,在中国艺术界讨论最多的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化对于艺术有何影响的命题。
很多艺术家想从真实急剧变化的现实世界中出逃,寻找一种新的想象性世界的再现,这种想象正是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的原始和超现代相互混生的日常经验。都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个人欲望转换成喜剧、电脑游戏或者机械的因特网上的象征性图像。因此,“现实”这个概念又包括了“虚拟现实”这个世界。正如同都市化消解了熟悉与陌生,现实的与虚拟的现实也是一样,艺术家创造了一种可以成为虚拟的现实图像。这种图像交织着艺术家对于物质世界的敏感与欲望、对于生活的理想与梦幻,还有一种向往都市与逃离都市的复杂意绪。这种新型的“都市性”也是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征。因此,这个展览被我们称为“都市中”,这个“中”是真实的“中”也是虚拟的“中”,包含了很多出离“现实”的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以表现中国当代艺术反映“现实”这个最大题材的多重可能性和丰富性。
总之,展览中虽然作品数量有限,但充分反映了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对都市现实的关注和对新媒介的运用或者是跨越原有媒介边界的创作成果,表现了艺术家们在这些不同的连接之间做出的实验和开拓性表达方式的努力。当然,在美国艺术世界里,无论是纽约还是华盛顿,艺术家们也都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媒介,而在这个展览中,策展方选择的中国艺术家所运用的媒介可能和他们的个人体验有关,甚至和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有关联。也就是说,选择这种媒介或者是进行支配这种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与中国文化有关联的观念。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都市中——中国当代艺术选展”对于新媒介的运用和开拓也很有意义,它成为了一个媒介上文化语境问题探讨的载体,同时也为两国艺术家探讨新型艺术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平台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