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呼吸 与人民共命运——傅庚辰作品研讨会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03    作者:高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诚挚于人生、执着于事业、忠诚于理想。”这是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的人生感悟,也是在6月30日举行的傅庚辰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他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的一致评价。此次研讨会由中宣部文艺局和中国音协联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翟泰丰,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沛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等出席了研讨会。

    “傅庚辰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之声’。”徐沛东在回顾了傅庚辰各时期的作品后总结道。新中国成立后,傅庚辰创作的《雷锋,我们的战友》《映山红》《地道战》等作品传唱至今。进入新时期,傅庚辰的创作依然旺盛。《航天之歌》系作者为庆祝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而作;《小平之歌》是作者于2004年为庆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而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奥运之火》则是为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而作的合唱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几乎都可以在傅庚辰创作的作品中找到“回音”。

    这些奏响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究竟魅力何在?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对傅庚辰作品美学特点的总结,揭示了这些作品久传不衰的关键所在:其一,这些作品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傅庚辰把握各个时期的审美需求,表现出属于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质。其二,这些作品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总结傅庚辰的创作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以声乐为主要体裁,易为大众接受;用电影音乐展示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既有交响乐,也有合唱、独唱,是展现作者才华的很好的途径;坚持调性音乐创作,坚持用深切朴实的旋律打动人心;坚持将民族民间音乐的要素融入作品,从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三,这些作品符合专业音乐创作的审美标准。技巧运用与激情抒发获得了平衡,这在大型组曲和交响诗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观看过“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之后,人们对傅庚辰音乐魅力的感受更加直接而深刻。著名作曲家杜鸣心说:“很久没有听过这样让我热血沸腾的音乐会了。”他认为,傅庚辰音乐作品的旋律让人感觉非常亲切,这来自于他饱满的创作激情、扎实的民族音乐基础和得心应手的驾驭创作的能力。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则用“旋律精炼、深入浅出”来形容他对傅庚辰音乐作品的感受。他说:“傅庚辰的音乐作品在表面上没有过多修饰和繁复的曲折,常常用质朴的旋律打动人心,这是独到的功夫。要知道,创作语言越是追求精炼,创作就越加艰难,这是一个作曲家既作为创作者,又作为对自己创作的批判者两重身份进行艺术提炼的结果。”

    作为演唱过傅庚辰音乐作品的艺术家,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郁钧剑则以鲜活的演唱经验表达了对这些作品的肯定。当年李双江拿到《红星照我去战斗》歌谱时,开始唱总觉得是一首儿歌,有些动摇,但他母亲特别喜欢,他最终演唱了这首歌,一唱而红。如今《红星照我去战斗》已成了李双江的代表曲目,“这说明这首歌唱到老百姓的心里去了,他们喜欢,就能得到流传。演唱这首歌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课。”李双江说,“之后我又唱过傅庚辰的其他作品,感觉这些作品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风格、军人风采、院校规范、民族气派’。”郁钧剑总结自己演唱傅庚辰作品的感受时说:“傅庚辰的音乐作品保持了民族传统歌谣体的特色,起承转合非常明晰,唱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易于流传。”

    傅庚辰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各具面目,丰富多姿,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交相辉映。实际上,在这些作品中有着一以贯之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傅庚辰音乐作品最为打动人心的部分。郑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徐大庆表示,在“文革”时期,傅庚辰创作了《闪闪的红星》;在改革开放时期,他又创作了《小平之歌》。一首是“文革”时期的“逆流”之作,一首却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顺流”之作。虽然时间上相隔很远,创作环境更是天壤之别,但它们又一脉相承,因为它们都秉承了“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创作准则。翟泰丰说:“孤芳自赏的作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傅庚辰的作品则奏响了时代旋律,表达了人民心声,具有史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