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文化安全 推动科学发展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19    作者:宋新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的往来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文化的碰撞和矛盾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主要方面。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期,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在此新形势下,文化安全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8月12日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的要求,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均将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并列。与此同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与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能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多样化、多变性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渐增强,社会管理的难度逐步增大,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在此种情况下,多元文化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特殊而关键的因素。正视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对我国现时期的社会稳定和一个相当长阶段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家与民族的最高安全是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消化和吸收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它为一个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深厚的道德基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国家文化安全最核心的内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民族消亡了、沉沦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文化灭亡了、落后了或屈从于其他文化了,从而导致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基础坍塌了。人类四大文明迄今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不断、自强不息。因此,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所系,文化安全关系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核心价值方面坚守自己的民族特质,才能真正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安全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

    人是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影响的社会主体,一切经济、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的竞争都是人的竞争,一切技术、手段与方法都需要人去掌握,一切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取决于人的作用,“文化的功能,也恰恰在于对人的塑造”。相对于经济和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相对于经济矛盾和政治冲突,文化矛盾是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经济社会中引发的各种矛盾往往最终会集中或折射在文化上,表现为文化矛盾。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矛盾作为社会矛盾的观念表现,其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危险就是价值观的分歧和分裂。其一,文化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社会动荡的内在诱因。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往往是从思想意识、社会舆论开始的。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对立和冲突,常常成为社会动乱和不稳定的导火线。其二,文化作为社会重要的调控手段,其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社会的失范和失控。文化中的精神信仰、思想理论、道德风尚、价值观念等对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特殊的功能,一旦这些因素受到冲击或控制力减弱,社会就会失去原有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就会失控、失稳。

    第一,要克服“信仰危机”,为社会稳定夯实思想基础。文化矛盾表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首先是围绕信仰而展开的。信仰关系到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却产生了所谓“信仰危机”。科学信仰迷失,精神空虚,是一些人犯错误、危害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稳定首先是人心的稳定。信仰迷失,会导致社会失去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化解文化矛盾,保证社会稳定,首先必须着眼信仰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第二,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统一的认识,为社会稳定提供文化认同。思想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是文化矛盾的又一表现。社会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新旧观念的对立和冲突,会导致人们思想的不统一、行动的不协调,甚至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的利益格局和生活模式,有力地冲击着一系列陈旧观念,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意识等大为增强。固有的统一被打破了,新生的科学、民主、法制的思维形态在不同的人群中参差不齐,由于旧观念的滞后性和顽固性,人们转变观念如果不及时、不到位,无法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无法正确地化解个人利益的落差变化,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就会将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倾向社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第三,引导价值取向,为社会稳定确认合理的价值坐标。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直接决定着社会风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尤为显著。合理的价值坐标,不仅是我们思考和评价一切社会现象的参考系,而且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准和标尺。选择社会公平、社会互助、社会和谐为主导型的价值观,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反之,弱肉强食、贫富悬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必导致社会人欲横流、纷争四起、动荡不安。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本因素。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纠正了过去重义轻利、平均主义、不讲效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消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的滋长。全社会只有确认合理的价值坐标,才能整合社会成员的力量,减少内耗,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第四,调适文化心理,为社会稳定建构良好心态。文化心理是一种潜移默化力很强的群体意识。共同的文化心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气氛;而文化心理上的不相容、不认同,易产生摩擦和矛盾。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文化心理冲突最显著的时期。社会腐败与丑恶现象的存在,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的迷惘心理;人际关系紧张、金钱至上,使人产生孤独心理;竞争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容易产生命运难测的焦虑、恐慌心理。如此等等不良心理导致的社会情绪和行为,是社会极大的不安定因素。传统的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和同它相伴随的愚昧保守心理、封闭意识、家族观念等,造成的不文明、不开化的落后现象以及宗族势力活动猖獗等,给社会稳定蒙上阴影。社会稳定最直接的表现是群体心态的健康、情绪的稳定。心理层面的文化矛盾,对社会影响似乎是细微的,但却是深刻和持久的。调适文化心理,建构良好心态,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第五,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为社会稳定排除外部精神干扰。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矛盾。对西方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我们都要大胆地吸收、利用,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能导致落后。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又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本质的不同,与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价值观也大相径庭。近代历史说明,顽固不化、盲目照搬别国文化,都可能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分崩离析的灾难性后果。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开放也包括文化开放,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人类文明就是在文化的碰撞、冲突和交融中发展的,但是开放不等于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失去必须的警醒,不等于失去“自我”。

    构建核心价值观是确保文化安全的根本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选择和推进先进的文化,因此构建社会主义的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确保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不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问题的新创造,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科学解释。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有中国特色,既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和形成我国社会共识的精神航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安全在保证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高度重视文化安全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导作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在总体上保持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的协调与合作,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劳动热情,确保文化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使我国社会科学、健康、有序、和谐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