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文联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来关注我们这些体制外文艺人才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积极性,感谢文联!”青年书法家薛云生高兴地对记者说。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文联把关注体制外艺术人才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体制外文艺人才服务网络、促进体制外文艺人才艺术创作、优化体制外文艺人才成长环境等措施,热心引导体制外文艺人才做好艺术实践活动的规划,使他们树立了精品意识,强化了创作信心。在文联的关注和引导下,连云港市体制外艺术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推出了一批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市场号召力的精品力作。
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是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连云港市文联党组书记杨浩告诉记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年来连云港出现了大量民办文化工作室、文化经营机构、文艺演出团体、文化中介咨询机构等,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自由撰稿人、个体演职员、文化经纪人、自由艺术家等,他们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一支促进文艺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将这些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职业者中的优秀人才更好地凝聚起来,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连云港市文联重点考虑的问题。
要关注和引导体制外文艺人才,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但体制外文艺人才分布在连云港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在边远的乡村,要想把他们都联系起来非常不容易。但连云港市文联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连云港市文联党组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社区、厂矿、学校等,调查研究,走访观摩,详细了解体制外文艺人才的生存生活状态。经过艰苦努力,基本掌握了连云港市体制外文艺人才的分布情况和生存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体制外文艺人才大多从事原创性工作,并主要靠出售相关原创作品、进行相关文化艺术服务获得生活和发展保障,许多体制外文艺人才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有的由于多年埋头创作,缺少相应的社会生存能力,致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有的甚至连日常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许多艺术家开的各种艺术培训班,由于社会认同度低,市场号召力小,面临关门危险。比如诗人吴德欣是个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诗歌的作家,由于多年无业,他只有依靠微薄的稿费艰难维持生活。为了解决吴德欣的后顾之忧,让他更加安心地搞好创作,连云港市文联、市作协多次协调有关部门,为他谋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在联系体制外文艺人才过程中,大部分人很理解,但有的人刚开始接触文联时甚至一头雾水:我跟文联很遥远,没有任何联系,为什么要找我?而这种对文联的生疏让连云港市文联更加意识到了联系这些体制外文艺人才的紧迫。
摸清情况后,连云港市文联对体制外文艺人才建立了市文联、市协会、县区文联三级跟踪服务网络,明确了对应的联系部门、联系人,经常走访慰问、沟通联系,并适时召开恳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情感、实际需求和创作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服务和帮扶。
建立了跟踪服务网络后,连云港市文联积极组织体制外优秀文艺人才到外地采风、写生或参加笔会,让他们在采风交流中感受到文联对他们的支持。近年来,连云港市文联每年要组织十余次以体制外和体制内相结合的作家、画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队伍到农村、港口、企业等改革开放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开展艺术采风活动。同时,对体制外优秀文艺人才,文联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学习研修,通过专题读书班、作品研讨会等形式,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素养。
连云港市文联突破身份界限,积极推荐选送体制外文艺人才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的做法更是得到了连云港市广大体制外文艺人才的称赞。杨浩告诉记者,文联坚持对东海县的农民画家狄时光悉心指导、精心扶持,先后选送其作品参加了九届全国美展、十三届全国版画展。同时文联还积极推荐年轻的书法家、篆刻家汪超、张方举等参加全国当代篆刻大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等。一说起文联对自己的帮助、指导,狄时光就非常激动。他说,“如果没有市文联的帮助支持推荐,我很难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展览。有了文联的支持,我能够跟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同场竞技,非常荣幸。”
在连云港市文联看来,出类拔萃的优秀文艺人才以及在一个地方具有标杆意义的文艺人才十分难得,培养、扶持这类文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在各类展览、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的艺术家或文艺工作者,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连云港市文联都按照政策及时兑现奖励。作家陈武从1981年开始,先后在县乡干过多种杂工,后又到市有关单位做临时工,生活漂泊不定。但他努力创作,陆续在全国30余家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部,2005年获紫金山文学奖。青年书法篆刻家何连海从企业下岗后,寄情书印,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第二届“兰亭奖”创作奖、全国首届林散之大奖等奖项。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连云港市文联多方奔走。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陈武、何连海被破格安排到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这样的安排更加激发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激情,他们告诉记者,感谢文联的积极努力,自己一定要以饱满的创作状态创作出优秀作品,不辜负文联对他们的期望。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连云港市、县、区文联及各协会的关注、扶持下,一大批体制外青年文艺人才迅速成长,逐步成为连云港市文艺界的骨干力量。仅市摄影家协会近三年就新增国家级会员12名,新增省级会员20余名。面对这样的成绩,连云港市文联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进。杨浩表示,连云港市文联今后将进一步关注体制外文艺人才的成长,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推动他们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