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人》的诗情画意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19    作者:张舒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8年11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剧场公演了音乐舞蹈诗《傈僳人》,这台舞蹈诗是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而创作,由怒江州民族歌舞团参演、但丽鹏教授总导演。舞蹈诗的创作遵循于傈僳族的民俗,体现了傈僳族这个民族的本土文化和进取精神,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艺术作品。

    《傈僳人》从“远古的歌”到“神韵峡谷”再到最后的“刀山火海”,一共分为三个篇章。它们之间的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仿佛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反映出这个民族人民的淳朴、勤奋和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尊重、钦佩、感动。正是因为结构的合理安排,才为舞蹈诗很好地表现意义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草屋下”的舞蹈主要是为了下面的情节做铺垫,有了草屋的恋爱,才会有小孩的出现。小孩从出现到上刀山,把傈僳族的精神、生息繁衍的历史轨迹都表现出来。如若没有草屋下的情节的连接,那么舞蹈诗的情节很难联系起来,后面紧跟着的内容也会显得唐突。《傈僳人》是一部舞蹈诗,顾名思义是结合了诗的元素进行创作,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诗的意境,仿若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古歌”中的一场表现大怒江的群舞很有亲临怒江的意境。一排排的演员正面坐于舞台正后方,用身体动作表现大怒江的江水,演员时而前倾、时而后仰、时而又旁倒,大气、壮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道具“山”的衬托下,更是营造出一种大江奔流的雄伟场面,表现出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劣。此外,《傈僳人》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为主,并没有交代具体的故事情节,但我们却可以从整个舞蹈诗的内在逻辑中,体会到主人公所感受的现实(傈僳族人民开辟新生活的艰辛道路)和傈僳族人民优秀的精神品质。舞蹈诗讲究情感的内在逻辑关系,舞蹈形象展开比较直观,几个画面就能表现无比深邃的情感。如在尾声中一段表现走向美好生活的画面:男人带领妻子和孩子,爬上刀山,努力冲破现状,开拓新生活。在灯光渐暗后,观众以为整个舞蹈诗就此落下帷幕,给予其热烈的掌声。当音乐再次响起,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到刚才在梯子上的三口人从台前的凹陷处爬上来,跑到舞台上,表现了傈僳族人民在经历上刀山下火海的历炼后,最终走向美好的生活,并升华了主题。创作者省略了傈僳族人民如何走向美好生活的过程,让观众根据内在情节的逻辑关系,去推测填补那些未表现的空白。不过,舞蹈诗这种跨越性的结构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和合乎逻辑的人物性格基础上,否则会让观众觉得唐突。

    《傈僳人》留给我们的记忆难以逝去,它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艺术作品。

    (作者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08级舞蹈编导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