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组委将于近期解散的消息,让人们再次回想起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到胜利举办的辉煌。北京奥运会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但它带给国人的记忆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减。今天,当再次路过“鸟巢”,当眼前再次闪现“福娃”的身影,抑或耳畔再次响起《我和你》的旋律,我们心中涌起的仍旧是浓浓的激情与自豪。在“后奥运时代”,这些奥运“印记”如何能够继续保留并且发挥作用?6月16日,北京市政协为此召开的“奥运遗产”提案办理座谈会,又一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奥运遗产这个话题上来。
“奥运遗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既有物质遗产,比如‘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也有文化遗产,比如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与奥运会相关的设计、音乐等作品,以及在奥运会期间展出的各种艺术品和开展的各种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精神遗产,就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对记者说。“奥运遗产的收集整理、理论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课题。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参加了巴塞罗那世界体育大会、美国亚洲年会体育论坛。通过和同行的交流,我感觉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
无论对举办国的国民记忆的延续来说,还是对奥运会本身的发展而言,奥运遗产的研究都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8北京奥运会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王敏对记者表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包括会徽“中国印”、吉祥物“福娃”、“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以及奥运形象指南、体育图标等在内的奥运形象设计成果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但它们的价值却远未消失。这些设计的理念等还值得我们好好总结、研究以及推广。但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多。即使是在最基本的奥运遗产收集整理层面,我们的工作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已经拍卖的缶,已经拆掉的“祥云小屋”。“北京奥运会多少人参与,费了多大劲,才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成功了,但是成功之后,有关遗产却卖得、拆得太快了,破坏了整个遗产系统的完整性。很多遗产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发掘、传播、弘扬。奥运已经远去,我们也开始投入到其他事业中继续往前走,但是不能像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金元浦不无遗憾地说。
“要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对奥运遗产做总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元浦对北京市政协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关于北京市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奥运遗产管理机构、设立奥运博物馆等提议非常赞同,“建立奥运博物馆,把最珍贵的东西保存下来,我们做过什么,创造了什么,都可以留下很好的记录和记忆。”
当然,把奥运遗产放进博物馆不是最终目的。中国民协顾问、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说,历史遗产的形成有时间长度限制。目前来说,奥运遗产仍属于当代城市文化和公共文化的范围,和文物保护的概念还不一样,所以保护方针也不一样。文物保护,是要保护为主,抢救为先,然后才是合理利用;而奥运遗产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使用和发展的问题,属于当代人享用当代人的文化。比如北京市确立了“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发展目标,就是对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很好应用。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的创作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级作曲王和声对这一点也深有感触。他说,对于奥运音乐这样的奥运遗产,把它推广开来、传唱下去应该是对它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保护。他告诉记者,他创作的奥运会颁奖仪式系列音乐之一《成功之路——运动员进行曲》已经进行了多项推广工作:出唱片,推荐到各个乐队去演奏,参加最近举行的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以及在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再次登场等,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在芬兰出了总谱。“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听到,让更多的人喜欢,从而把北京奥运会的影响继续传下去,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盛事永远带给我们喜悦、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