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的白描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12     作者:施晓宇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9年2月11日,学院开学,我收到年轻诗人苏忠从北京给我寄来的诗集《后城市的一种禅》。序言是北京大学闽籍教授谢冕先生写的《遭遇城市——读苏忠》,其中提到了一首诗《疼》。因为谢冕先生是我在北大就读时的老师,又是中国著名理论家,我自然就先读《疼》:

    奶奶抱着我

    把我

    轻轻放进摇篮

    

    我抱起奶奶

    将她

    轻轻放入棺木

    区区六句诗,短到不能再短的诗句,却极其精炼地概括了三代人的人生。为此,谢冕先生对苏忠的《疼》给予了高度评价,不惜予以大力推荐:

    “在这首诗中,一个多余的字、甚至一个多余的形容也没有,这就是白描,这就是简洁。而来自心灵深处的锥心之痛,那种永难泯灭的旷世的哀痛,却极大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关于写作的白描手法,我一直是很欣赏和喜欢的。何谓白描?就是以少许的笔墨达到叙述的精彩。鲁迅先生似乎是在创作中运用白描手法最多也最得心应手的作家。我们都读过《孔乙己》。《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应陈独秀之约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孔乙己》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之口,用极其简洁的笔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及凄惨结局。

    作家刘醒龙说过,一首不知名的小诗《一碗油盐饭》曾经改变了他的创作态度,学会脚踏实地沿着文学的正确方向走。这以后便有了他的小说成名作《村支书》和《凤凰琴》(改编为同名电影)。《一碗油盐饭》这样写道: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这样的诗句,真是再简洁朴素不过了,它的魅力足以感天动地。据说,《一碗油盐饭》出自鄂西山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女之手,她在18岁的花季死于一场意外车祸。然而,她的诗句却传遍大江南北。刘醒龙在2008年第5期《作家通讯》的《回到寂寞,回到经典》中感叹道:

    “说实话,我从未读过也从未见过只用如此简单的形式,就表现出强大的震撼力与穿透力的艺术作品,那么平凡的文字却能负载起一个母亲的全部生命质量——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后人以仁爱、温馨和慈善,这正是千万个中华母亲的人性之光。”

    谢冕先生对《疼》的评价无疑是准确而到位的。什么叫做白描?什么叫做简洁?这就是答案。包括作家刘醒龙提到的一首不知名的小诗《一碗油盐饭》,以及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否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