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漫画和热爱他的广大读者。丁聪先生常说自己来世上走了一趟,很高兴做了一件事,这就是画了一辈子漫画。丁聪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漫画家,他的漫画内容均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早在我学画时就对他仰慕已久。
我与丁聪先生相识是在10年前,记得1999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漫画集,冒昧地给丁聪先生寄去一本,并附上一封短信,恳请他的指正。不久我惊喜地收到了丁聪先生的回信,他用毛笔在宣纸上题写了“身残志坚 业精于勤”8个苍劲有力的楷书;落款写道:“祝罗琪同志取得更大的成就 丁聪 九九年中秋”。我把丁聪先生的题字装裱好挂在书房,丁聪先生题写的这8个字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2000年盛夏,我创作的一组漫画《家有考生》入选第九届北京世象漫画展并获一等奖。组委会给我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我出席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颁奖仪式和画展开幕式。我因故没能去领奖,只是委托在北京工作的弟弟罗兵代我参会领奖。颁奖仪式一结束,弟弟就给我打来电话把开幕盛况告诉我,他说是丁聪先生亲自给我颁奖,丁聪先生还关切地询问了我的生活、工作和创作情况,并再三叮嘱一定要转达他对我的问好和祝贺。
同年12月,中国漫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世纪之交中国漫画界的一件盛事。初冬的北京寒气袭人,我早早地来到中国美术馆,展览大厅里温暖如春,这里云集了我国漫画界的顶级人物,如华君武、丁聪、方成、缪印堂等,大家谈笑风生。这时一位头戴鸭舌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大的眼镜的老人,满面笑容地朝我健步走来:“罗琪,不看你的名字一看你的画就知道是你的作品。”他边说边向我伸出了右手,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就是丁聪先生。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特有的大嗓门引来不少人的目光,记者们围着我俩不停地按动快门。我们一块来到我的作品前,我有4幅作品入选大展,是本次大展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之一。他认真地观看了我的每一幅作品,并一一做了点评。其中,我创作的一幅题为《无题》的漫画,画的是一位官员在做报告,旁边站着很多手拿录音话筒的记者,而中间还站着一位手拿吸尘器的清洁员,这幅画批评了那些说空话、废话太多的报告。丁聪先生指着我的这幅漫画说,这幅漫画讽刺得恰到好处,看后发人深省。他还谈了漫画的讽刺功能、漫画的幽默艺术、漫画的形式美感以及漫画家的文化修养等。他说,漫画应紧贴生活,针砭时弊。
开幕式结束后,我坐在轮椅上,丁聪先生坐在展厅的休息凳上,我聆听了先生的讲述。丁聪先生思维敏捷,谈笑自如,根本不像一位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在他身上也看不到岁月的沧桑。他谈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走出展厅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他关切地说,你从南方来不一定适应北方的气候,外出要注意保暖。打那以后,由于画展和其他的一些活动,我去过多次北京,每次见到丁聪先生,谈话虽不多,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先生对我这个晚辈的关怀和指导。
如今,丁聪先生离我们而去。我想丁聪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情操会永远影响着我的人生。
相关链接:
小丁与三联书店展览举办
本报讯 6月9日,“小丁与三联书店”纪念展览在北京三联书店举行。展览展出了三联书店出版的丁聪系列漫画图书、丁聪为《读书》杂志设计的封面和版式、丁聪漫画作品等近百件展品以及丁聪的生平资料。三联书店还编印了收录有此次展览内容的《小丁与三联书店》,免费赠送读者。值得关注的是,展览展出了丁聪4岁时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和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画作。今年2月丁聪创作的最后一幅画作,寥寥几笔勾勒出一株生动的吊兰,黄苗子还特为这幅画配小诗一首:“丁聪画吊兰,我手也不闲;共同二百岁,还要上黄山。”跨越漫长的岁月,小丁的作品却是始终如一的精湛和独特。(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