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8:01:18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秦思源:艺术和商业是不冲突的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12    作者:小熊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上海市国际文化传播协会促进会、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意大利博罗尼亚展览集团共同主办的09ShContemporary(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简称“上海当代”)将于9月9日至12日第3次登陆上海展览中心。继洛伦佐·A·鲁道夫和皮埃尔·于贝尔之后,秦思源成为“上海当代”3年来第一位拥有亚洲文化背景的展会艺术总监,并于今年1月与主办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职位合约。对于曾担任英国使馆文化处官员、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总策展人的他而言,“上海当代”是一次超越展览策划的全新挑战:在金融危机中,“上海当代”会带来怎样的信息和方向?在博览会竞争中处于决定性地位的收藏家和成交额方面,“上海当代”又会有哪些新举措?

    记者(以下简称“记”):本次“上海当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筹划,您对本次博览会整体的期望与构想是什么?

    秦思源(以下简称“秦”):我期望凭借博览会这个平台创造一些可能性给市场、画廊、收藏家和创作者。本次的“上海当代”包括展会的主要部分“顶级画廊”,将展出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经过精心挑选的画廊作品;特别项目“发现:发现当代”由两部分组成:展览部分位于拱形中央大厅,展示最近20年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极具潜力的新兴艺术作品,论坛部分将加强国际专家的参与,通过一系列公共演讲与圆桌会议讨论当今全球艺术界探讨的最紧迫的问题: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针对收藏家的特别项目“亚太区藏家发展项目”,它也是在金融风暴下开启的一项全新的举措,主要针对两个疑问:艺术展会如何推动新兴艺术市场,金融危机创造了怎样的新机遇。

    记:您和“上海当代”签下为期两年的展会艺术总监合约,在这两年之中,您是否还会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介入到其它的展览策划工作之中?

    秦:基于可能会发生利益冲突等问题的考虑,在这两年之中,我不能给画廊作展览策划,但我可以给非营利的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只是目前我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记:艺术总监的工作和博罗尼亚展览公司的工作团队之间合作的模式是怎样的?

    秦:博览会的操作平台是专业的展览集团博罗尼亚展览公司,他们运作包括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内的全球80多个不同行业的博览会,在展览组织方面非常有经验;而我是展会的艺术总监,同时又具有策展人的身份,所以我希望在这次展会中能有更多艺术层面的考虑,我主要负责协调、提供展会框架和基本定位。在定位方面,我希望让展会能够更有针对性,针对当地的市场和当地的状况。

    记:据说本次展会的展位价格有所下降,现在能确定有多少画廊参展?

    秦:面对画廊的展位面积分别为30、60和90平方米,大概有100多个。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们对画廊会有优惠:租得越大价格越低,订得早也有一定折扣。优惠基于互相考虑,希望建立稳定与长期的合作。现在招展还在进行之中,只能说最重要的一些画廊都会参加,中国和亚太市场是很重要的一块。作为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国际性博览会,我们有信心做得很好。

    记:有评论者说画廊博览会的学术环节,就是一个假而无当的幌子,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秦:我认为学术就是在研究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去评价它、它的艺术史价值是什么。博览会承载的是艺术,但艺术如果没有任何指向性,它就会变得非常空虚,商业交换的意义也不大,作品会越来越差;而在拍卖市场上,通常拍卖结果最好的艺术家,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所以艺术和商业是不冲突的,它其实是一张纸的两个面,完全是一回事。

    做一个艺术博览会,只有把学术和市场两方面调整好,整个博览会的面貌才会越来越好,才越有生命力。基于这一点,在本次艺博会上,我想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就是要不停地强调:“学术和商业是不冲突的”,要同收藏家不断地进行沟通,在学术上给他们良好的感受,这样才会有市场。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