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淄博三圆美校校长、国画家范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09    作者:赵东霄    来源:中国艺术报

    照片上站在学生旁边举手微笑的人就是国画家范鲁先生。一个连师生合影都不肯充当“花芯”的校长,可见在他心中,学生的分量有多重。

    范鲁,原名范念鲁,1954年11月生,山东邹平人,现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美国波士顿艺术传播公司签约画家、淄博市书画教育学会艺术顾问、淄博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淄博张店三圆美术培训学校校长等职,2009年他被淄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淄博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其美术作品、学术论文曾在国内外获奖,美术作品应邀在法国、俄国、澳大利亚展出,还应邀在美国、韩国进行国画现场表演。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文学、青少年艺术教育理论丛书《叩开艺术之门》、婴幼儿教育丛书《金钥匙》、专著《供石品级划分与鉴赏》及连环画方面的著作共15部,专著《中国珍石》在台湾出版。

    按说范鲁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画过上轻松安逸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做燃烧自己的“蜡烛头”,呕心沥血的去教导孩子们学习绘画。

    照片上的孩子们就是三圆美校的学生们。从孩子们稚嫩的笑脸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校长的崇敬与热爱,而那朴实的憨态却分明流露着对艺术的向往。他们是师生又形同父子、朋友,每每在童心与灵感的碰撞中得到艺术上的升华。无需多言,怎样的师长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我们不妨看一下范鲁写在学生们即将出版发行的画集前面的《随想》:

    月落星稀,暮色如洗,盛春之夜,那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绪引入了三年之前……

    那时,这本书里的作者都在上小学,最小的才上一年级。常言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虽然他们没有绘画基础,但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不畏艰辛的学习态度和永不服输的优秀品格,为他们一生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记得,张君铭在三圆美校第一次办暑假班时,才上小学一年级。美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是不可以参加强化班的,但她哭着坚持要学,她的执著感动了我,只好破例将她做了“试验品”。她的个头太矮,老师便搬了个茶几给她当桌子,没想到她跪着画了七天,腿都跪肿了。家长心疼得掉了泪,她却乐呵呵地说:感觉不错。

    其实,具有这种拼搏精神的学生是很多的,本书刊登的国画作品是学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学生、家长、教师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能够完成,特别是学过国画的家长,更觉得像“痴人说梦”一般。的确这是一次挑战,一次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对我教学极限的挑战。我曾经向家长和学生们保证过,只要打好美术基础,我将在半年内教会学生画国画人物画。这个保证本来就有点“痴人说梦”了,因为全国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表明谁能做到。这下可好了,半年又变成了不满一个月,我肯定是疯了,疯成了“天方夜谭”。

    已无路可退,只有拼了。“人生能有几回搏”。为确保计划完成,美校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学生不得请假、不能迟到、文化课作业必须完成。教师不能动手修改作品,必须保证作品百分之九十九是学生所画。家长不准过问学习进度,不准进画室,一切让学生的作品说话。

    光阴似箭,弹指间“三圆美校国画汇报展”开始了。那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闪光灯亮成一片……范鲁却拖着沉重的双腿,默默地离去,躲进了黑暗的小屋,潸然泪下……看到这里,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这位年过半百的校长击掌而和他同掬一捧喜悦的泪花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画是情感的表现,生活的结晶。如果不把情感投入到创作中去,那么再好的技法也画不出感人的作品,更走不出自己的路来。在看到范先生本人的骄人成就时,我们不难相信他有着何等的吃苦精神与执著的追求。我国著名雕塑家、画家何宝森先生在评论他时说:“范先生性格刚毅、为人正直、恪守信誉、锲而不舍,是一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他曾经在两年内出了9本书,两个月写了5万余字的石艺术理论著作,并绘有40余幅插图,拍摄了100余幅作品图片。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工作态度无疑是最好的榜样,时时都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范鲁坚守的教育理念是先做好人,后做学问。面对那些慕名而来的下岗、失业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他都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予关怀与照顾。

    听他的学生讲,范老师生活非常简朴,穿十几元一件的衣服,抽5块钱一包的烟,骑着一辆十几年前的旧自行车……可他办的学校却在五星级的荣宝斋大厦里,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近500平方米的画室,为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

    我曾经问过范先生,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沉思良久之后,淡淡地说:“也许有人会来看我,在三尺黄土之处,摆上一支洁白的花……”

    三圆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有了令人吃惊的成绩,其实这并不意外,正如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吴茜女士,为三圆美校题字所言:“天道酬勤”,亦如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授、著名画家何扬先生所说:“三圆美校所做的工作是非凡的、卓越的……”这分明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传承继续创新!”

    我相信,有范先生的垂范,三圆美校师生们必将手挽手、肩并肩,共写一书豪迈,画一纸辉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