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191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锝�棣栥€€椤�锝�瑕併€€闂�锝�鍦般€€鏂�锝�缁存潈琛屽姩锝�鏂囪壓璇勮锝�涔濆窞鍓垔锝�涔︺€€缂�锝�鑹烘湳鏄熸渤锝�鐗瑰埆鍏虫敞锝�鐧惧璁鸿壓锝�鑹烘捣鏄ョ锝�涓栨儏鍐欑湡锝�
锝�閲嶅ぇ鎶ラ亾锝�涓撱€€棰�锝�閽熼紦妤�锝�鑹鸿嫅璧扮瑪锝�鍚嶅璁胯皥锝�璁拌€呬笓鏍�锝�鎶ョぞ鍔ㄦ€�锝�鍒婄櫥骞垮憡锝�璁㈤槄鎶ョ焊锝�鑱旂郴鏂瑰紡锝滄姤绀剧畝浠嬶綔
地震文博保护:为灾区的重生提供新路
http://www.cflac.org.cn    2009-05-19    作者:冉茂金 余宁 邓风    来源:中国艺术报

    5月12日,作为绵竹汉旺东汽地震工业遗址公园前期项目的汉旺地震工业遗址纪念中心竣工开馆,这个集展览展示、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一身的文化设施,采用声、光、电等数字展示技术,对“5·12”特大地震的发生、紧急救援、感人事迹、灾后重建等进行具有沉浸感与互动式的展示,使观众深刻体会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还可以深入浅出地学习地震防护、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

    此前一天下午2点28分,由民间力量建设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在四川大邑县开馆,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知识馆构成,共30多个展厅。博物馆内部的地下、四面墙上,甚至屋顶上都是有关地震的实物、照片和每一天的人员伤亡通报……5万多件地震实物再现了地震的惨烈。

    这两个先后向公众开放的地震博物设施只是当前灾区博物设施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一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迅速、最自觉的博物建设,作为灾区重建的有效构成,正在四川大地如火如荼展开。

    点面结合的地震纪念体系

    地震发生后,全国包括灾区文博界很快意识到地震文物保护的意义,灾区文博界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文物征集,规划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初步方案,灾区各地也意识到了地震博物建设将成为灾区经济和社会重生的一个有力推动点,也纷纷计划建设有关文博设施。灾区旅游热及今年3月底先期透露的北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规划因为预算涉及到23亿余元的资金而引起许多议论,使得地震博物建设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

    5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政府专门就地震遗址保护建设情况作了通报。目前四川省正在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按照原址保存、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公众参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规划建设四川“5·12”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该纪念体系由北川老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沟4个国家级地震遗址遗迹组成,发挥地震遗址遗迹的见证展示、纪念凭吊、训练演习、科普教育等功能。

    其中,北川老县城将被建成世界首座整体保存地震遗址原貌的最具完整性的灾难性遗址保护区。5月8日,在北川老县城边上的任家坪镇,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何昌益向记者介绍说,北川老县城遗址代表了地震对城市的毁灭性破坏样板,所有现代建筑结构类型的受损状况、山体滑坡的巨大灾害遗迹、唐家山堰塞湖、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等,以及灾后救援情况,在北川都有典型的样本,在自然科学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在悼念地震遇难同胞、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保护民族文化等人文意义方面,老北川县城也很典型。在立足尊重死者、尊敬生者原则上,北川地震遗址保护以及羌文化保护和开发,将形成合力,为今后北川县的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受灾群众今后的生计寻找到一个新的支撑点。

    汉旺镇则将围绕着东汽厂遗址,规划地震工业遗址园区。绵竹市副市长曲华江向我们介绍了汉旺地震遗址园规划,汉旺镇东汽厂区作为“5·12”特大地震造成重大破坏的典型地点,具有工业遗产和地震遗址双重价值。东汽厂将被全部迁往德阳市,在汉旺旧址则将建成地震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生态修复展览馆和灾害普及教育中心、科研中心等多项内容的遗址公园。东汽厂区和汉旺部分场镇废墟将被规划在遗址园内,园区中还将以地震纪念钟以及广场作为纪念核心场所并在周边设立相关纪念凭吊设施。“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纪念,而且,也将为今后汉旺镇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提供一个稳定的来源”,曲华江也特别强调了博物建设对于灾区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则是重在展示罕见大规模地表地震断裂带和地震断层。映秀镇则是因为典型倒塌、倾斜建筑现状、沿江公路、百花大桥、鱼子溪遇难者公墓、牛眠沟等地震遗迹,将被建设成震中纪念地。“修建映秀地震遗址公园是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希望唤起人们对灾难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爱,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将来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当地官员这样强调。

  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除了4个国家级遗址规划外,因为看到灾难痕迹、灾难遗址以及抗震救灾的新文化转变为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资源的巨大潜力,灾区很多地方都在建设遗址公园,民间力量也开始涉足地震文博事业建设。去年11月11日,在青川县就建成了灾后第一个遗址公园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这拉开了四川省地震遗址旅游产业建设的序幕。开园半年以来,这个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的遗址公园已经接待了25万多人次的游人。然而,“地震遗址旅游”却也引来很多非议,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是“发国难财”。

    不过,很多灾区政府却把旅游功能作为地震遗址园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在他们看来,从灾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地震遗址建设对于灾区重建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随着工厂的外迁、生产的破坏,灾区民众将面临着艰难的生计问题,地震遗址的建设及其旅游功能无疑将为灾区民众提供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当然,底线首先是要尊重人、尊重逝者,不能过度商业化,这是灾区施政者们的共识。其实,重视博物馆的旅游功能开发也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得到体现,为应对经济危机,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就提出了“博物馆与旅游”的主题,希望博物馆能促进旅游的发展。

    针对各地纷纷打出的地震遗址旅游牌,为防止地震遗址保护建设的偏向和各自为阵的失控,四川省将对地震遗址、遗迹进行综合评估,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方案,明确保护单位和保护措施,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本着需要和节约的精神,凡《“5·12”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中没有规划的项目,各地不得重复建设,确需保护和建设与地震遗址博物馆和纪念地相关的项目,须报经四川省重建委批准。

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鐗堟潈鎵€鏈� 涓浗鑹烘湳鎶ョぞ
涓浗鑹烘湳鎶ョぞ鍦板潃锛氬寳浜競瑗垮煄鍖哄墠娴峰崡娌�11鍙枫€€閭紪锛�100009銆€鐢佃瘽锛�010-64025528
淇$锛�cflac@126.com銆€銆€浜琁CP澶�0506736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