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蒙古广电局、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二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于4月23日至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北京等地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几百名舞者,参加了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为喜爱蒙古族舞蹈的人们倾情奉献了一道精美的艺术盛宴,使更多观众感受到蒙古族舞蹈多元化一、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
报名参加本届大赛的作品达230多个,有86个作品入围4场半决赛,最后,经过激烈角逐,有33个作品进入决赛。大赛分蒙古群舞、蒙古独双三人舞和其它舞种3个组别进行比赛,分别设创作表演金、银、铜奖和音乐创作、服装设计等奖项。人才辈出、题材广泛、新作叠出、风格多样,是这次电视舞蹈大赛的显著特点,是一次用多姿多彩的舞蹈语言,多角度、多侧面解读草原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的艺术盛会。
以电视为媒介、舞蹈为载体诠释缤纷多采的民族生活,演绎草原人民的情怀心声,检阅近年来内蒙古民族舞蹈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推动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是这次舞蹈大赛的主要目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又一代钟情于蒙古族舞蹈事业的舞者,在承续草原舞蹈文化传统,努力汲取各种艺术养料的过程中,随着艺术观念的进步、知识结构的更新、基本功力的提高,各以独特的艺术个性、独创的艺术构思,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为观众呈现出一批既具有浓郁民族生活色彩、又充满鲜明时代气息的舞蹈佳作,再次印证了蒙古族舞蹈在与时共舞过程中的文化多元性和艺术多样性。《衲满祈勒》坚定不移的信念;《驼印》对人类奋斗历程的讴歌;《鼓韵》对天人合一精神理念的诠释;《东归兄弟》对民族气节与生死情谊的赞佩;《梦中的绿洲》的顽强拼搏;《蒙古宴》的大气婉约;《大漠神韵》的任重道远;《筷·乐》的青春豪迈;《捣炒米》的浪漫抒怀;《心中的圣光》的憧憬向往……这些或高蹈胸怀或端庄蕴藉的作品,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魅力。另外,汲取其它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并与音乐音效、灯光美术、服饰道具等有机契合,使作品更增添了具有时代感的格调韵致。概言之,参加本次大赛的蒙古族舞蹈,与以往各种赛事比较,无论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体裁形式的表现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突破和延展,凸显出草原文化的厚积、现实生活的多彩、创作空间的广阔,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蒙古族舞蹈创作表演的最新成果。还应提及的是,一些独出机杼、荣膺本次大赛金奖和银奖的作品,无论是外化形式的刚柔、张弛、起伏、顿挫的“形”,还是内涵的思想、情感、精神、性格的“神”,都显现出近年来蒙古族舞蹈在创作与表演方面的综合实力。可以预见,其中某些获奖作品,如果再作一番精雕细镂,一定会对今后蒙古族舞蹈艺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各地参赛作品总体艺术特征上分析,虽然同属蒙古族舞蹈,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与地域化的艺术风格。例如,蒙古国的《蒙古人》、《蒙古韵》、《优美的舞蹈韵律》、《心灵再现》;俄罗斯的布里雅特舞蹈《我们的欢乐》、《吆呵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的《托布修尔情》;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鲁特布斯贵》、《奥桡楞萨吾尔登》;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的《哲仁嘿》等,均系在原生形态舞蹈基础上改编的佳作。这些舞蹈,如同一个个具有潜在能量的、活态性的博物馆,不仅艺术地体现出民族的、部落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性格特征,亦在其延续性、变异性、多样性的表现中,展示了他们韵味淳厚的民俗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既给人以异域异趣的别样感受,也使我们对蒙古族部落舞蹈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有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另外,其它舞种的参赛作品,如汉族舞蹈《百年醇香》、《红灯缘》、《五哥与三妹》、《柳林送情郎》、《朝阳阳花开》;达斡尔族舞蹈《激流勇进》、《颈力》;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乌娜吉》;现代舞、当代舞《黄羊的梦》、《留下我们的激情》、《青春进行曲》、《远行》等等,既丰富了本次大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满足了广大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这次群芳争艳的比赛中,来自内蒙古各地的舞蹈工作者,为了创造出更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舞蹈作品,正在自觉地探索着一条新的创作思路和尝试着新的创作样式,努力从文化的层面、精神的层面和人物个性化的心灵深处挖掘,力求突破以往被视为难以用肢体语言表现的禁区,继而拓宽创作视野,深化表现功能,使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艺术,在葆有一贯美学风范的基础上,形成舞韵新姿。
在大赛期间召开的研讨会上,舞者与学者对本次大赛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需要认真总结的新情况、新问题,畅所欲言,并就我们的舞蹈家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应该以怎样的历史眼光、民族眼光、文化眼光、时代眼光、市场眼光、前瞻眼光、学术眼光,竭力寻找民族之根,努力铸造民族之魂,使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本民族意识之流接通,致力于发展现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舞蹈艺术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话题集思广益、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