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曲艺茶馆产业品牌 优化津门曲艺文化生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7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4月13日,由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主办、天津市名流茶馆承办的“天津曲艺演出场所经营的品牌创新与传承”研讨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宫内的曲艺演出胜地名流茶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文科,曲艺评论家、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常祥霖,原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张春生,原天津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全聚,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魏子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曲艺编辑张庆长等专家学者和著名相声艺术家苏文茂,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著名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籍薇,京剧名家李经文,以及名流茶馆董事长于承健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秘书长、曲艺作家王永良主持。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研讨天津曲艺演出场所的产业化经营,营造适宜津门曲艺发展繁荣的文化生态”。意在通过关注并研讨天津市民营曲艺茶馆的产业化经营,总结和交流城市曲艺场所建设的发展规律与成功经验,进一步营造适宜津门曲艺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

    与会者认为,健全良好的曲艺演出场所,是曲艺艺术展示自身魅力、服务社会大众的基本平台。现代科技虽然为曲艺的演出和传播,提供了诸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以及CD、DVD和MP3等丰富的载体与手段,但曲艺与大众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传统曲艺茶馆与书场演出方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天津作为北方曲艺的重镇和著名的曲艺之乡,之所以孕育和产生过诸如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骆玉笙、李润杰、王毓宝、花五宝、苏文茂、籍薇等几代著名的曲艺艺术家,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着非常热情而在行的曲艺观众,有着数量可观的业余及民营曲艺表演人才与班社,以及连结这些艺术家与观众的各类演出场所。建设和经营好当今时代天津市的曲艺茶馆和书场,对于传承津门曲艺、维护天津特有的曲艺文化生态并推动天津曲艺的发展繁荣,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天津的曲艺茶馆和书场,目前萎缩严重。即使像天津市曲艺团所属的国有专业曲艺演出场所“中华曲苑”,也已关张多时。只剩下20世纪90年代创办并由下岗女工出身的于承艳女士经营的“名流茶馆”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民营演出场所,苦力支撑局面。这种惨淡状况,与天津的曲艺之乡地位很不匹配,也令与会专家和艺术家深感焦心和忧虑。许多专家指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说,天津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是靠普遍热爱曲艺的天津市民所酿造的,则天津一代代杰出曲艺家的产生,就是由这些扎根于百姓身边的曲艺茶馆托举起来的!天津曲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需要曲艺演出场所的产业孵化;而天津的茶馆曲艺演出,无疑是构成天津城市独特气质的“地标性景观”。曲艺茶馆的萎缩,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曲艺文化的流失。难怪面对天津曲艺茶馆经营普遍趋于式微的景况,以80岁高龄而依然与会的著名相声艺术家苏文茂先生,会不无疑惑和忧虑地发问:“难道要让我们重新回到露天场所,‘画锅’、‘撂地’演出?!”

    与会者指出,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天津市有关各方在鼓励民营曲艺茶馆的开办和经营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1世纪的今天,应当采取更加坚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天津已有的曲艺茶馆办得更好,确保天津的曲艺发展具有更加良好的文化生态。而像名流茶馆这样的品牌阵地,应当更加努力,发挥龙头作用。在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语境中,为天津乃至全国的曲艺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作出更为巨大的积极贡献。

    同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育一个文化产业的经营品牌非常不易,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人气的凝聚,更需要环境的营造与大众的认可。为此,强烈呼吁有关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名流茶馆等民营曲艺演出场所的经营和建设,为全面优化天津曲艺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