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舞蹈动态与亮点述评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7    作者:林力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8年的舞蹈发展势头,可谓异彩纷呈。从创作、表演、大赛、研讨、评论、教育、普及等诸多方面保持了持续向上的良好态势。而各地逐步推广和普及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专业队伍推陈出新、打造精品,注重理论研讨、开设研修班,皆成为2008年舞蹈的亮点。

    一、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大江南北蓬勃展开

    2008“首届中国秧歌节——万人扭秧歌迎奥运”活动,在著名的青岛“五四”广场上举行,16支在国家大赛中屡屡获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上榜上有名的民间秧歌队伍各展风姿,在推动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与“人文奥运”的主题紧密相连,将整个中国秧歌节活动推向了高潮。央视三套《民歌·中国》栏目分7期连续播出。

    青海西宁:在当地省文联、舞协的行业引领下,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亦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欢快和谐的景象。在该市的两个景色宜人的中心大广场上,每日清晨和傍晚,上千名当地群众,在悠扬动听的青藏舞曲中翩翩起舞。不少身着民族服装的民众,围绕成数个圆圈队形,娴熟而愉悦地跳起藏族锅庄舞蹈,其展现出的专业水准让人们倍感惊羡!

    山东胶州:悠久的山东胶州秧歌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一年一度的胶州秧歌节,吸引了中外众多人士参与。当地民众对胶州秧歌怀有炽热的乡土情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2008年的秧歌节期间,对于胶州秧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炼与创新方面的课题,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安徽蚌埠:2008年的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全面展现了花鼓灯艺术特有的文化气息。这期间,举行了花鼓灯歌舞节保护传承座谈会,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花鼓灯的艺术魅力。近日,经当地政府批准,由20余名花鼓灯专家共同成立了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研究会,为今后深入研究花鼓灯艺术奠定了理论队伍基础。

    福建福州:如今的福州市中心的两个大广场,每日早晚数以千计的当地群众涌向那里,各自组成大大小小不同类别的舞蹈圈阵,开始了属于他们的舞蹈世界。无需语言,跨入这一舞圈,大家心手相连、同舞同乐!

    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正在蓬勃兴起,参与舞蹈艺术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舞蹈文化的普及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是陶冶人们思想情操和满足人们自我审美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舞蹈艺术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舞蹈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娱乐和交往中一项高尚的文体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但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开展的群众性舞蹈活动,大多为中老年秧歌队、集体健身舞、交谊舞、地区秧歌队、自治区少数民族舞蹈和一些舞台表演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一些地区,群众舞蹈活动还没有普及和兴起,人们还未形成对舞蹈文化的迫切需求,由于条件所限,缺少组织机制和专业师资的辅导,一些地区舞蹈形式单调甚至缺失舞蹈艺术氛围。

    二、“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形势喜人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国舞协根据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指示精神,为普及广大农村地区少儿舞蹈艺术教育为主要目标的美育工程。

    该工程自2006年实施以来,截止2008年11月,已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办教师培训班150余个,培训农村教师近5000人。此项工程对缩小城乡孩子的艺术教育差距,缓解农村缺乏舞蹈教师问题,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这项文化惠民工程正在全国乡村迅速展开,形势喜人。

    三、2008首届青年舞蹈节由大学生唱主角

    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首次设立校园舞蹈比赛,参赛队伍涉及全国25个省份、80余所院校,入围作品120余个。其间,充满青春活力、反映时代气息的新人佳作频频亮相,并通过山西卫视和黄河电视台向全国实况播出,及时地展现了当今大学生通过舞蹈表演所呈现的较高的艺术素质,舞蹈教育亦在普通高校引起了广大学子越来越多的共鸣。当今,大学生们走近舞蹈、认识舞蹈,正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时尚。

    四、舞剧创作高潮迭起

    2008年,舞剧创作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创作态势。以《牡丹亭》为题材,出现了以民族、芭蕾、现代舞等不同语言形式的多部舞剧作品;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背景,挖掘中原文化内涵,创作出富于神奇梦幻色彩、人神爱恋的《云水洛神》;描写南海之滨、起源于汉代丝绸之路景象的《碧海丝路》;以古典舞语汇表现古代题材、以舞剧的形式刻画出宋代诗人陆游与妻唐琬爱情悲剧的《唐琬》;其余反映太平盛世的乐舞诗《紫气京华》《幸福在路上》《大唐赋》等等不胜枚举,各类大赛涌现出的舞蹈新作更是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

    五、推出《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舞蹈精品晚会》

    《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舞蹈精品晚会》所呈现的是历届“荷花奖”精品节目及文化部近年来举办的舞蹈比赛获奖剧目,聚集了国家级顶尖院团和舞界明星。面对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表达了舞蹈界由衷的祝贺与心声,这场晚会由央视三套全场播出。

    六、理论研讨、学术论坛成果凸显

    为推动舞蹈理论评论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各地召开了各种学术研讨会,举办相关论坛,围绕舞蹈界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

    1.2008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舞协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举办。“舞蹈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与非职业性发展趋向”、“舞蹈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与建设”以及“舞蹈高等教育中创作与教学的关系”是此次论坛的三大主题。会议紧密围绕舞蹈教育,结合中央下达的关于文艺教育工作的政策,梳理了职业性与非职业性教育的区别和联系;讨论了学科布局的合理化整合与本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作与教学的内在依托关系等等。

    2.大型舞剧《牡丹亭》研讨会

    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推出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晋京连演9场,以经典题材改编为舞剧的艺术现象在舞蹈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在热烈的气氛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坦诚的建议。

    3.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艺术创作研讨会

    2008年10月,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艺术创作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首次以“校园舞蹈”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探讨了不同类别的院校开展校园舞蹈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此次研讨会所遴选的40余篇论文,已编撰成《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艺术创作研讨会论文集》。

    4.全国首届藏族舞蹈当代发展研讨会

    这是首次以全国藏族舞蹈作为研讨课题的学术会议,对我国藏族舞蹈的发展意义深远。议题涉及教育、理论、创作、表演、宗教、民族习俗等领域。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与会代表提交的数十篇论文,已由青海省文联近日在《文坛瞭望》专刊上刊出。

    七、优化人才资源、开设各类研修班

    1.2008首届全国舞蹈大师班

    2008年11月中下旬,由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08首届全国舞蹈大师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150名舞界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舞蹈创作、舞蹈教育、舞蹈评论等,授课教师均为国内享有盛名的资深舞蹈专家和学者,对提高各地舞蹈骨干队伍的业务素质,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2.2008“小荷风采”高级研修班

    同期,中国舞协在京举办了2008“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创作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70名少儿舞蹈教师骨干参加了培训。本次研修班对下一届“小荷风采”参演作品艺术水准的推进,对少儿舞蹈创作和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艺术行业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应不断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广大民众积极投入到五彩缤纷的艺术领域,共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几年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在舞界成就凸显,与时俱进地实现了多阶梯的跨越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