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8日 星期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浅谈撕纸画教学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4    作者:钟敏芝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撕纸画是集绘画、设计、制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制作过程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有很强的综合性。基于儿童爱画、爱动手、爱玩的天性,撕纸画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儿童变得心灵手巧并能开发智力,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为此我以撕纸画为重点突破口,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撕纸画制作安全、有趣、简单、省力、易学,能自如表现,随时随地搭配及更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认识、感知和动手,融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操作过程中比用彩色笔作画更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小孩子十分稚拙、率真的天性。

  一、工具材料的运用

    它的材料来源非常平凡,直接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旧挂历、废报纸、油光纸等等。不同的纸材有不同的纹理效果,挂历纸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纹理和图案,创作时要巧妙地加以利用。如要表现人物的服装时可采用图案和花纹都比较丰富的原材料,背景、脸部可较为简单。使整个画面有“繁简”对比的效果。

    废报纸既有彩色的,也有单色的,插图、空白处、文字都有着不同的纹理效果,并呈现黑、白、灰的效果。有时为了达到不同的效果也可采用综合搭配,效果也非常特别。

    二、表现手法

    撕纸画要充分地发挥纸材的肌理美,不同的画种有着不同的艺术美。手撕的纸边会形成一种毛茸茸的白边,显得粗糙,拼贴后会有一种龟裂的艺术效果;而使用剪刀和刻刀就要注意纸边的“刀味”,使形象具有一种“拙味”。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的纸材的表面效果,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有光泽的、粗糙的、平滑的,都要适当地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首先我们要留心收集身边的旧挂历、旧画报、彩色纸。想好要撕贴的内容,并在选好的纸上用铅笔在背后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按着轮廓线慢慢地撕。最后把撕好的纸往背景纸上摆一摆、比一比,合适后再一一粘贴。在撕的过程中不必被事先画好的轮廓所束缚,可适当地“里出外进”,不必过分追求轮廓的规整,撕纸画就美在其中,妙在其中。创作撕纸画时,可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丰富而生动。选用挂历纸的时候不要让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主体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

    三、撕纸画的教学价值

    撕纸画让学生们更加自由地创造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和童趣的美丽画面,提高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高度整合,并张扬了个性,健全心智。撕纸画的制作过程较为简便, 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在画面上,让孩子们潜心于肌理的表现效果,非常有趣味。撕纸画教学鼓舞并增强了学生们表达情感世界的自信心,撇开了年龄的限制和功底的不足。由于制作上快捷,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由地随心所欲地表现心中的世界。学生们一旦有良好、自信的心态,他们就会把这种创作的欲望迁移到别的学科领域,增强他们继续探讨和创造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撕纸画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删繁就简、降低难度、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兴趣与经验的要求,给学生们带来自信心和成就感,真正能让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创作,帮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掌握学习的技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小林实验小学)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