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书写人生——王金绵的书法情愫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0     作者:孙仲魁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事业取得成功,都是有其原因的。王金绵艺术上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与他对书法这门中华传统艺术的酷爱分不开的。王金绵从1968年参加工作至2008年退休,整整40年工作战斗在群众文化的岗位上。40年艰苦奋斗的他,业绩累累,笃学有成,在从事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同时,倾力从事书法文化艺术。

    王金绵幼年从伯父学字,伯父是位老中医,指教甚严,奠定了他学书法的基础。上学时的他,大字课总是优秀,他的大字本上几乎看不到老师不画圆圈的地方。回乡插队期间,全乡都知道他是个写得一手好字的“五好”青年,于是他于1968年被调到密云县里举办展览。就这样,在艺术氛围里如鱼得水的王金绵离书法更近了,也使他更加钟爱这门艺术。由于组织展览,他与古元、董福章、黄金声、黄均等众多书画大家相处,虚心求教,使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上升到了更高层次。几年的展览工作后,他正式进入了群众文化艺术事业,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1972年以后,王金绵常年下乡蹲点。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老乡家的窗台上、板柜上、土炕上、石板上都曾是他练字用的书桌。他白天参加生产劳动,练字只好在晚上进行,一天劳动累得腰酸腿疼,别人早躺倒睡觉了,他还在练字。练字的砚台是吃饭用的碗,而笔洗则是用来刷牙兼喝水的杯子。有一次他练字入迷了,竟把涮笔的水喝了下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京郊的山山水水,也催绽了农村艺术创作之花,盛世繁荣和生活富足赋予了王金绵创作的热情,他拿起手中的毛笔,饱蘸浓墨,抒发心中的感慨。1985年,他有幸到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进行深造,通过对书法理论的学习和对书法名山、名地、名碑的实地考察、研究,使他摸清了书法文化的脉络,有幸得到了欧阳中石、刘炳森、焦可群等书法名师的指点,他更加勤奋地临摹、创作,想一下子将所听所学消化掉。他的一幅幅作品有如一曲曲丰收的赞歌,使他走向了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他的作品带着传统文化的神韵,带着乡村泥土的芳香,带着晨曦中尚未挥散的露珠,犹如山野沟壑中的一朵朵小花,香浸肺腑。他的作品陆续入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华北五省市书法联展、北京国际书法邀请展、中日书法展、中韩书法展,获得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二等奖,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美术、摄影、书法、民间艺术精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农民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北京书法家优秀作品奖,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第八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群星奖等。中南海、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湖南白求恩纪念馆、屈原碑林、军事写作学会、宜兴陶人葛紫砂研究所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能显现出迷人的魅力,黑白分明集聚图画的神采,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王金绵认为,从两汉与南北朝遗迹入手,上可取法,下可贯通。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充分运用刻石中的丰富变化、自然古拙的意趣、凿刻和剥蚀而产生的线条形态、结字布篇的气势磅礴、摩崖刻石的起伏变化、视觉与结体的奇妙,赋与书家以展示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高超的形质与神采,尚气与尚神兼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把这叫做博取掺合、裁剪变化。他几十年笔耕不辍,潜心修业,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苍劲深沉,静穆俊美,拙中见巧,精中藏妙,显示了通碑融帖的功力、严谨的法度和灵动古雅的风格特色,给人以无尽的审美享受,尽显大家风范。

    王金绵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懈努力,为人处事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厚道率直。他处事多为别人着想,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却突出少有的钢骨。他是北京书协连续四届的书代会代表,连续两届书协理事。他担任着密云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职务,团结无争,恪尽职守,乐于奉献,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提携后人身上。他连续做培训辅导、组织工作30年以上,带动当地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其中多有造诣者。密云书法家协会是京郊最早成立书法组织的区县之一,由于他的努力和带动,密云县两次获得“北京市繁荣书法艺术先进区县”称号。他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了“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文兴盛世,却蕴育艰难,在潮白河畔历史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王金绵,身逢其时,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奉献,倾注了他几十年的心血和艰辛。愿王金绵宝刀不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取得丰硕的艺术成果。

 

    王金绵,1948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密云县政协委员、密云县文联副主席、密云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