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探索文联工作发展新思路
——2009中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在中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李 牧(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同志们:
本次中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中国文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通报和部署2009年中国文联几项重点工作,交流各地文联工作新经验,探索文联工作新思路、新机制,为召开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工作经验交流会作必要准备。我结合中国文联八届四次全委会关于中国文联2009年的工作安排,讲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工作。
根据中央确定的主题和中宣部的工作部署,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计划开展30余项活动,全部纳入中宣部等5部委“向祖国汇报”系列文艺活动。各地方文联要根据党委统一部署,举办有主题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大型文艺活动,创作生产歌颂党、歌颂祖国的优秀文艺作品,展映展播展演反映党的光辉历史、共和国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优秀舞台剧、影视作品。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二、充分认识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的特殊重要意义,按照“全国文联一盘棋”工作理念抓紧抓好系列纪念活动。
今年既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暨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以及有关省区市文联成立60周年。
隆重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中国文联60年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入进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文联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联络、协调、服务基本职能和组织、引导、服务、维权重要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文艺事业和文联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联党组经认真研究,围绕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有关问题向中央和中宣部做了请示。核心内容三项,一是召开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大会。二是召开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工作经验交流会。三是举办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及展演、展映、展示。
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是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盛大节日。希望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特别是组联部门的同志,对中国文联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三、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惠民文化活动。
不久前,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部署,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根据工作分工,决定以“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为主题,深入开展采风创作、展演展示和帮扶共建系列活动。
各地文联和基层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深入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着力建立文化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文艺工作者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要注重优化农村文化发展环境,注重辅导培训农村急需特需文艺人才,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积极贡献。要将普及文化艺术与提高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在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努力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中国文联和各级文联会有更大作为。
四、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着力打造各级文联工作品牌。
近年来,各级文联围绕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打造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创立品牌过程中,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
一是要有成熟的创意。要从党和国家重大部署中找准工作结合点,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找准工作切入点,从文艺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工作着力点。
二是要把握好契机。如借重中国文联举办各重大艺术节、地方文联换届大会等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领导和各方支持,精心策划、组织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主题文艺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文化名人的文化传统长盛不衰,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许多名人文化内涵和底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今人追摹效法的对象、常做常新的品牌。
四是注重发挥集体品牌优势。如四年来,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得到全国各省市区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产业文联、全国公安文联的关注、支持。经过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共同培育,“送欢乐、下基层”已成为全国文联的集体品牌,在全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五、积极探索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维权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联工作和组联工作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注重开展团结行业、组织行业、发展行业的活动,在行业服务和管理方面办了一些文艺工作者期望办的好事实事。
中国文联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积极参与制定和建立行业政策、行业管理法规体系。中国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是文艺领域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应该着力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协会会员乃至全行业提供服务;二是代表各自艺术门类利益,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当好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艺术等级标准等。根据各地文联多年来摸索的经验,目前要积极探索运用资质认定、行业标准、人才评价、推介咨询、执业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各类文艺从业人员和各类文化民间组织的服务和管理。
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是文联组织开创工作新领域的新课题。希望各地文联从自身实际出发,逐步建立维权工作机构,完善维权工作机制。
组联部门是文联的重要职能部门。各团体会员都要高度重视组联工作,充分发挥组联部门的作用。组联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一要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着力提高组联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组联干部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中央决策部署的正确性,增强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组联工作如何服务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科学发展问题,进一步把握组联工作发展规律,着力解决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三要紧密结合学习运用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联工作的基本经验,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本领。加强对组联干部的教育培训,鼓励组联干部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推动组联工作改革创新。四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组联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树立组联部门和组联干部良好形象。
打造文艺品牌 践行惠民理念
王慧芬(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经过对江苏文艺事业发展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我们深切感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艺品牌,对于发掘江苏优势文化资源,扩大江苏文艺的影响力、辐射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2005年以来,我们把文艺品牌建设作为繁荣发展江苏文艺事业的重要抓手,先后与中国文联及相关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手策划打造了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暨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江苏省百名文艺家百场惠民演出、中国江苏中秋民俗节、中国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等文艺品牌,取得了文艺创作与理论创新并举、精品展示与推出人才并重、艺术普及与文化惠民并行的综合效应。
在文艺品牌创建的过程中,我们把文艺惠民的理念贯穿始终。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在创作、评奖和展演等各个环节均倡导“曲艺回归百姓大众”的精神,颁奖晚会以“人民的节日,曲艺的盛会”为主旨,上万名观众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颁奖晚会。系列活动举办期间,我们还组织“中国曲艺名家送欢笑下基层”,组织获奖曲目走进工业园区、街道广场和广大农村,进行了20多场曲艺专场演出,为10多万人民群众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曲艺盛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也坚持“人民懂、人民爱、画人民”的办展理念,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等形式组织群众评选最喜爱的10幅作品,让广大观众亲身参与,切身感受美术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暨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还同时在苏州、徐州、扬州、江阴、太仓等地设立了6个分会场,同步开展文艺惠民等活动。江苏省百名文艺家百场惠民演出活动是省文联文艺惠民的知名品牌。去年省文联组织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文艺惠民演出和电影、电视剧展映活动共130多场,组织辅导培训和专题讲座50场,惠及人民群众35万余人。
大力加强基层文联建设
黄德昌(广西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争取党委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基层文联建设,汇聚力量下活全区文联一盘棋,出人才、出精品,努力促进广西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思路,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文联工作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基层文联是文联系统的血脉,基层文联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文联系统的综合实力和素质。为了给全区文联系统上下联动打下坚实基础,两年来我们分期分批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层调研活动,对我区基层文联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帮助基层文联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大新县召开全区基层文联建设现场工作会议,共同总结交流开展基层文联工作的经验,探讨加强和改进基层文联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
为表彰鼓励基层文联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7月,我们会同自治区人事厅在全区文联系统开展记二等功奖励活动,10个基层文联和30位德艺双馨的个人获得奖励。为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区文联系统开展了系列文艺展演活动,全区基层文联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出18个市县文联为这次活动的优秀奖、组织奖的获奖单位。“歌海元宵——广西文艺界元宵联欢晚会”是我们从2008年起创新推出的品牌活动,也是广西文艺界一年一度的大联欢。在2009年的“歌海元宵”晚会上,我们拓展思路,首次邀请14个市文联和7个产(行)业文联共同协办,利用电视传媒这一平台充分展示我区各级文联和文艺家的风采,扩大文联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我区文联系统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能,增强了区文联对基层文联的指导力度以及基层文联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强了文联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了同志们做好文联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在这过程中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积累了一批文艺理论成果,扩大了江苏文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关注文化产业新业态
何 麟(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文化市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政府职能逐步转变,社会组织地位不断上升,文联的职责不断加重,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这些既为文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一年来,我们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坚持从五个方面更好地体现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新思路。
一是坚持体现一个魂。即坚持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性质,坚持当好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加强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服务和引导,注重体现专家协会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二是坚持加大参与度。即凭借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和专家汇集的资源优势,对全市文化建设中涉及全局性、规划性、政策性和公共性的重大事项积极建言献策,加大对本市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使文联工作能更多地渗透到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中去。
三是坚持拓展工作面。即适应由联系文艺家到联系文艺界的转变,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与不同体制下文艺工作者的联系,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合作,积极关注新的文化业态,把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纳入工作范围,推动创意设计、收藏、动漫等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拓展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促进行业自律,更广泛地加强文艺界的大团结。
四是坚持打造新平台。即根据文化发展需要,从文联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围绕多出人才、多出作品这一中心,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推介文艺新人、开展文艺评论、创立活动品牌、实行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打造新平台,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是坚持注重有效性。即引入科学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工作绩效评估,消除形式主义、华而不实作风,以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决不把工作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纸面上。
建设温馨和谐家园
王 超(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近年来,重庆市文联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重庆大开放、文联怎么办、我该怎么干”的大讨论。通过深入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把文联建设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温馨和谐的家园是文联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主要体会是:
第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我们要带着感情干事业,心里装着文艺工作者,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寓引导、管理于服务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把文联办成温馨和谐的“文艺工作者之家”。
第二,联络感情,广交朋友。我们通过会议、活动、维权、刊物、通信、创作采风、文化交流、走访慰问、调查研究等形式搞好上联下联,即搞好与中国文联、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各市级文艺家协会、区县文联、行业企业文联的联络;搞好左联右联,就是搞好与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电局等单位、各新闻媒体和各区县党委、政府及其宣传文化部门的联络;搞好内联外联,就是搞好与重庆文联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各兄弟省区市文联、港澳台文艺社团、国外文艺社团的联络。通过全面的联络、妥善的协调,为文联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亲切关怀,热情服务。在文联的主要职能中,服务是基础、是关键。而我们服务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从大的方面讲,文联要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好务,为全市工作大局服好务;从具体方面讲,就是要为团体会员服好务,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好务,为文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服好务。在服务工作中,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做到主动、热情、细致、周到、优质、快捷、高效,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增强文联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加大创意 培养人才
王廉运(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近年来,深圳市文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在重大文化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文联“最大创意联合体”的优势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与全市“创意十二月”活动,为发现创意文艺人才和培育市民创意意识搭建平台。市剧协精心策划、承办创意剧场系列活动,2007年推出“创意剧场之读剧”,2008年推出“创意剧场之寻戏”。市舞协以创新和创意为手段,继续打造“现当代舞比赛”、“第五届深圳舞蹈大赛”。市评协致力研究深圳文学前沿现象,创新文艺理论,对“打工文学”、“新都市文学”等进行研讨和推动。市书协在传统的书法艺术基础上力求形成独特的创新书风,承办了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推动了篆刻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市作协于3年前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成果初显。市民协以“客家文化节”为平台,在传承中创新,民间文艺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影协策划、承办的两届“DV作品大赛”,推动了群众性DV创作活动的蓬勃发展。市美协连续两年组织“地铁有画看”活动,去年又推出了“城市画廊”。除此之外,市文联还利用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艺廊、地铁出入口等平台营造创意文化氛围,提高市民欣赏水平。
参与扶持创意产业和民营文艺团体。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宝安区委宣传部扶持福永杂技团编排大型杂技剧《梦幻西游》,该剧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已上演50多场。福永杂技团也由建团之初的30多人发展到230多人,荣获的国际、国内奖项就有20多项,其中金奖6项。市影协与民营媒体公司合作策划创作的纪录片《三十而立——改革开放民间记忆》于2009年2月荣获中国视协改革题材优秀纪录片精品奖。
加大对创意文艺人才的培养,提高全市创意人才的素质。市作协组织作家赴欧洲进行文化交流,市摄影学会组织会员先后赴新疆、西藏等地创作采风,市民协组织民间文艺家参加第22届客属恳亲大会学习交流,市书协组织了“深圳·全国第六届篆刻点评班”学习交流活动,市舞协组织会员参加在京举办的首届全国舞蹈大师班,市影协组织会员参加“中英纪录片创作比较(广州)研讨会”,市剧协组织会员观摩学习《日出》、《哈姆雷特》、《陪我看电视》等剧目。
发挥文艺评奖的影响力
王登渤(甘肃省文联秘书长)
2002年,甘肃省文联设立了全省性的文艺奖项12项,即黄河文学奖、美术金驼奖、戏剧红梅奖、音乐黄钟奖、舞蹈飞天奖、民间文艺百合花奖、书法张芝奖、电影锦鸡奖、电视金鹰奖、摄影奔马奖、曲艺牡丹奖、杂技菊花奖,各类奖项评选每两年举行一次。
2008年,我们举办了甘肃美术金驼奖、音乐黄钟奖、舞蹈飞天奖。评奖活动结束后,为扩大音乐黄钟奖的影响力,我们适时举办了甘肃音乐黄钟奖颁奖晚会“黄钟陇歌”。在甘肃舞蹈飞天奖评奖中,举行了决赛演出活动,各专业文艺团体纷纷亮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接受“大考”。比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舞蹈艺术的汇演。正是因为上述活动的巨大影响力,之后的美术金驼奖评选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为金驼奖评奖举办的“甘肃美术作品大展”受到全省美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从近年来举办的一系列评奖活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第一,评奖活动是文联开展工作的一个总抓手,只要我们不断确立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打造具有特色、富有亮点的评奖精品活动,就一定能够产生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第二,要更好地发挥评奖活动的作用,就要将评奖活动和大型文艺活动结合起来,以评奖为依托促进文艺活动,以活动为平台扩大评奖的影响力。
第三,打造评奖文艺活动品牌,要主动学习领会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的工作部署,争取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参与支持甘肃的文艺活动,或与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提高甘肃文艺活动的水平和影响力。
第四,打造评奖文艺活动品牌必须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相一致、相协调、相统一。打造评奖文化活动品牌的目标是提高全省文化软实力,为全省工作大局营造良好的文艺氛围,这样才能更有利地打造评奖文艺活动品牌,从而提升甘肃文艺的整体影响力。
整合资源 打造精品
黄先钢(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浙江省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五优目标”,在抓精品创作、树品牌活动、履行工作职能、促进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2005年底召开的浙江省六次文代会是省文联一个标志性会议。大会提出了“发挥文联的政治优势,强化弘扬先进文化的职能;发挥文联的人才优势,强化繁荣文艺创作的职能;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强化参与社会协同的职能”的工作思路。根据这一工作思路,配套制定了创作争优、人才聚优、品牌树优、服务创优、形象塑优的“五优目标”。
“五优目标”中,创作争优是主要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省文联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各艺术门类的代表项目主要有:影视剧创作上,组织力量创作电视剧《十万人家》和电影剧本《超强台风》。《十万人家》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作品,于2008年12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广受社会好评。美术创作上,实施了“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系列”,创作了近300余幅优秀美术作品;戏剧创作上,现代越剧《红色浪漫》获得中国越剧节金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创作上,推出了大型风情歌舞诗剧《十里红妆》;音乐创作上,组织创作了大型交响音画《钱塘江》,将在今年国庆60周年大庆时献演。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受到只有紧紧围绕“出精品、出人才”这一中心任务,才能真正体现文联的政治使命和团体价值。文联和协会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人才集聚、网络广泛、资源丰富、机制灵活,把这些要素配置好、利用好、发挥好,就能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要树立文艺活动品牌。协会在组织筹划文艺活动时,要从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热点问题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从文艺市场的需求要素上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文联的知名度。
既要“送文艺”也要“种文艺”
朱莎莉(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增强服务意识,已越来越成为各级文联组织,特别是文联组织联络部门的共识。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团体会员。组联工作向基层文联倾斜,是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属于文艺,而文艺的本质,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文艺属于人民大众,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让文艺家走进乡村,走进车间,走进校园,走进军营。2008年,我们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就没间断过。这些“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使基层群众欣赏到了精彩的节目,使基层文艺工作者有了学习提高的参照,也使文艺家们得到了汲取创作营养的机会。应该看到,省里的文艺家送文艺到基层,只是一种导向,一种示范,既要“送文艺”也要“种文艺”。真正繁荣基层文艺,主力军还是基层的文艺家、基层文联的工作人员。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增强他们的原创能力。为此,我们先后举办了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培训班。目前,这种专业培训已成为制度,深得人心,对基层文联是一种切实的帮助。
对于市州和县级文联,我们主要是抓基层文联文艺品牌建设,推进“一县一品”文艺品牌创建工作。2005年底,在全省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文联提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就是号召全省各基层文联创建“一县一品”文艺品牌。三年多来,这一举措得到了全省各级文联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随着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一大批颇具地域特色的基层文艺品牌和文艺创作成果不断涌现,仅以恩施州为例:“龙船调”已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并走进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巴东县“撒叶尔嗬”在“青歌赛”中崭露头角……实践证明,“一县一品”,不是省文联生造出来的形象工程,而是按照艺术规律提出的推进基层文艺事业的工作思路。“一县一品”文艺品牌创建工作的开展,充分挖掘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使当地文艺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创造出既反映本土特色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和特色品牌。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刘廷明(山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近年来,山西省产业(企业)文联,以“服务企业、繁荣文化”为宗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搭建联谊平台,传播先进理念,为发展文化产业做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我们编辑出版了会刊《企业文化大观》杂志,成立了山西省产业(企业)文联企业文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山西省产业(企业)职工文艺作品评选委员会,成立了山西省产业(企业)文联书画摄影艺术交流中心,组建了山西省职工“心连心”艺术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赖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产业(企业)文联是产业(企业)文化艺术工作者自己的组织,工作的重要性是由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发挥产业(企业)文联的优势,加强产业、企业间的组织协调与横向联系,加强产业(企业)文联与全国兄弟省、市(区)产业(企业)文联的广泛联系。联谊全国产业(企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会诊山西,规划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一要立足企业,面向职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产业(企业)文联要在所属产业、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着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二要组织全国性文化联谊活动,加强交流,发现人才。要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比赛、征文、笔会、研讨、培训等各种活动,提高文艺工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队伍,举办全国性各种类型的展演活动。三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及时了解和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重视精神文化产品同市场的密切关系,认真研究并奋力开拓市场,打造精品,铸造品牌,有效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不断增强文化艺术的表现力,扩大文化艺术的覆盖面,真正把山西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发挥文艺职能
王秀杰(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2007年,辽宁省委确定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两大战略尤为重要:一是“五点一线”沿海的大开发大开放,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配合宣传“五点一线”沿海的大开发大开放战略,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亲身参与到这一战略的实施中,为他们的文艺创作提供源泉,讴歌这场伟大的振兴实践。
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坚持“送文化下乡”与“种文化在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扶贫是“送文化下乡”的方式之一。自2002年以来,文联多次开展扶贫活动,捐款捐物数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并向农村文化站捐赠了图书和电脑。每逢过年过节,我们还组织书画家为农民朋友写春联,送去年画、剪纸等,为他们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帮助新宾县开发了根雕、满族舞蹈等文化产业项目。另外一种方式是坚持开展“同心乐”文艺轻骑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邀请省内文艺名家深入基层,到敬老院、村镇等场所为广大群众进行演出。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文联职能,还体现在我们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上。2008年,面对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辽宁省文联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省文联与省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了辽宁省文化艺术界“心系汶川”大型赈灾义演义卖活动。因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省文联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2009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文联的职能作用。开展“送戏下乡面对面,辅导培训手拉手”等活动;开展“手拉手,1对1”活动,要求省级以上会员每人每年为基层文化做一件实事;继续组织“同心乐”文艺轻骑下基层慰问演出和文艺家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开展“基地建设年”,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题,我们将与产业文联联手,侧重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文艺基地;举办“老基地、新面貌”主题摄影活动。
改革创新促发展
叶心予(湖南省文联组联处处长)
近年来,湖南省文联积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并在探索新形势下文联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一、实施项目资助,打造文艺品牌。湖南省文联从2008年开始实施文艺项目资助制度,安排专项资金资助了10个文艺创作、文艺活动项目。同时还资助了8位老文艺家总结其艺术人生,出版光碟和图书。今年,我们将再度支持10个项目,并把资助重点向基层、向文艺创作倾斜,以扶持更多基层文艺人才。
二、开展深入调研,扶持基层文联。2008年9月至12月,省文联深入到全省12个市州文联、40多个县市区文联开展了全省文联、协会工作大调研活动。调研掌握了文联、协会一线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起草了《关于加强文联工作,促进文艺繁荣的意见》的指导性文件,对文联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文艺激励机制、实施文艺人才战略、实施文艺项目资助制度、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意见。
三、扩大信息平台,促进沟通交流。2008年起,我们对省文联主办的信息内刊《文坛艺苑》进行改版扩容,由原来的32开改为大16开,大大增加了刊物的信息量。2008年9月起创办了《湖南文联简讯》,成为省文联又一高效的交流平台。同时,我们于2006年9月开通了省文联的官方网站——艺术网,使之成为湖南文艺界的信息集散地。
四、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综合素质。我们在每年举办各级文联负责人培训班、文艺家读书班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湖南省文联文学艺术论坛这一新的活动载体。论坛每月举办一期,邀请各艺术门类的全国知名文艺家和学者来湘讲学。
五、团结拼搏和谐,开创组联新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始终坚持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全处人员的积极性,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做到责任明确,效率优先,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务求圆满实现工作目标。
夯实基础 促进繁荣
黄河清(福建省文联组联处处长)
福建省文联新一届党组上任后,把基层文联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深刻认识到加强基层文联建设,推动基层文联发展,不仅是现实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一年来福建省文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开展基层文联工作情况大调研。去年,福建省文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基层文联工作情况大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进一步密切了各级文联之间的联系,对基层文联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发展有路。
建立领导挂钩帮扶基层文联制度。我们建立了省文联领导挂钩帮扶基层文联制度,每个领导挂钩一至两个市文联,帮扶两到三个县(市、区)基层文联。
建设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省基层形成一批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特”的文艺发展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艺服务。
组建文艺专家讲师团。文艺专家讲师团由省文联和省各文艺家协会联合组建,根据基层文联的要求,定期组织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等方面的文艺家走进社区、农村,对基层文艺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进行辅导、培训,普及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水平。
积极发展乡镇、社区文联。我们积极倡导和推进基层文联创新文艺运行机制,延伸基层文联服务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和渠道,有效地把文学艺术工作延伸到乡镇农村、街道社区,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最基层的组织保障。
办好民博会 提高竞争力
张守智(长春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2002年以来,长春市文联充分利用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这一重要载体,较好地挖掘、保护和弘扬了民间艺术这一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传统文化。
2002年首届民博会在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参观人数42万人次,销售额达到300万元;2003年第二届民博会在长春市长江路步行街举办,在克服了“非典”疫情和洪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参观人数15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2005年第三届民博会在长春欧亚卖场展览中心举办,参观人数10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4000余万元,销售额比上届翻了一番;2007年第四届民博会仍在长春欧亚卖场展览中心举办,展会期间,参观人数近151万人次,总成交额7600余万元,签约项目6项,达成近期意向性合作金额3300万元。综合几届民博会的情况来看,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届比一届效果好,形式越来越新,水准越来越高。
经过不懈努力,首届民博会有13个省、市,上千个品种的民间艺术品参展,第四届民博会共有28个省、市,15大类、近万品种的民间艺术珍品参展,几近囊括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艺术珍品,不但有国内艺术产品,还增加了欧洲、非洲当地工艺产品,奥地利水晶、俄罗斯民间工艺、缅甸翡翠、法国皮具、印度手工艺品、越南红木等均属首次参展。
几届民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长春具有组织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长春举办的民博会是很有文化品位的,长春不愧是一座具有文化魅力的城市。而通过举办民博会,融文化和商业于一体,除了展销活动外,其更深层的意义是,为长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文化资本。当今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城市未来的发展将以文化的发展论输赢,民博会的举办无疑有效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
立足本土 繁荣创作
张志全(杭州市文联组联部主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后,杭州市文联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始终把繁荣文艺创作,夯实人才基础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和体会。
一是制定推行《“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实施举措》。2007年起,杭州市制定颁布了“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着重对青年文艺家的发现、培养、使用、推介、引进和建立保障机制等落实举措。
二是狠抓创作,催生本土青年文艺人才。首先,以围绕中心促创作。2008年,市文联组织创作骨干,深入抗灾救灾一线,抢拍、采写感人瞬间和先进人物事迹。为配合我市“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市文联先后组织多批各门类文艺骨干深入实地进行采风创作。其次,以重点投入抓创作。再次,以品牌活动带创作。
三是引进名人,激励本土青年文艺人才。2005年,我们引进了著名浙江籍作家余华,2008年又引进了著名杭州籍作家麦家,两年中还引进了一流青年编辑、青年画师等多人。
四是以作为赢取地位促进事业发展。2007年至2009年杭州市文艺创作获得硕果。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话剧《西泠守望》在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优秀剧目、优秀表演两项中国戏剧奖;舞蹈《山野吹来的风》、《女儿结》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有两名摄影家分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一、二等奖,3名摄影家获第7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作品《排队的变迁》获中国摄协举办的“改革开放30年影展”金牌奖,《禅》获中国摄协举办的“奥运·大爱”2008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优秀摄影师奖,《高速公路通我家》获中国摄协举办的第二届“新农村”摄影大奖赛金牌奖;民间工艺作品获中国民协举办的“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
抓好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
赵仁存(济南市文联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
近年来,济南市文联以出精品、出人才为主攻方向,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发挥的作用日趋凸显。
出作品、出人才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人才观念;加大对优秀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宣传的力度;加大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力度;强化机关工作者的奉献意识。要进一步出人才、出精品,济南文联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开拓思路、整合资源,打造精品、争创品牌。启动“泉城文艺奖”评奖,通过首届“泉城文艺奖”的评选,力争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人才;抓好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力争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围绕提高泉城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整合社会资源,以联办、协办等形式借势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打造以“荷风泉韵”为主题的、叫得响的文艺品牌。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供人才筹备。从各方面关心文艺人才,继续加大对优秀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团结驻济高校和驻济部队的文艺人才,为济南建设文化强市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坚持“引进急需的、使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人才开发方针。
加强文联机关建设,为开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提供保障。创建学习型机关,努力提高文联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创建服务型机关,热爱和关心文艺家;积极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文联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真正把文联建成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蓝厚祥(武汉市文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近年来,武汉市文联在队伍建设上大胆尝试,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学艺术人才;在文艺创作上积极探索,构筑吸引群众参与的文艺平台;在管理运作上进行创新,文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取得一定的突破,成效明显。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坚持大胆尝试,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促进文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环境。首先,注重人才的引进。武汉市文联积极引进优秀拔尖人才,探寻符合人才引进的机制,文艺家的签约制度成为我们近年来引进人才的重要方式。其次,注重人才的培养。坚持作家到基层挂职、深入生活制度。建立长篇小说改稿笔会创作机制,此举成为我市扶植重点文学精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再次,注重自身队伍建设,大胆选才、用才,形成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梯次配备。
二是坚持积极探索,整合区域文艺资源,促进创作的繁荣,多层次广渠道服务大众。首先,抓资源整合、促进圈内文艺的整体推进,提出了构建武汉城市文化圈,以此充分发挥文化作为城市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其次,抓基层建设,促进武汉文艺的全面提升。再次,抓平台建设,促进武汉文艺的发展繁荣。充分发挥期刊平台、文艺平台、公益平台的优势。
三是坚持实践创新,注重机制建设实施重奖,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激励机制作用明显。逐步完善武汉艺术家签约机制;设立武汉文学艺术基金的评奖制度;设立文学专项奖励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