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应万变不离其宗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03    作者:余宁 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节日的精神内核不能改变。不能把所有的节日都变成嘉年华,都往西方靠拢,就像我们武术大赛那样,每局开始的时候,就上去一个靓女穿着露肚脐眼的衣服,举着那一局的牌子,学西方的拳击,好像我们中国人再没有别的形式了。我们在丰富自己的节日时不能向西方靠,尤其不能向商业性的通俗文化靠,不能把我们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欢乐中国节’。”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这样来表达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核的看法。

    民间文艺界的诸多人士也对此表示关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说,清明临近,一些地方纷纷举办公祭祖先的活动,形成了一股热潮,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公祭祖先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但是有些地方甚至利用公祭活动来招商引资,商业色彩也越来越浓,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认为,对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的祭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会把祭祀活动搞乱,对此应当有所警惕。

    这并不是说专家学者们反对清明的祭奠活动,相反,他们表示,这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传统,应当坚持。民间文艺专家刘锡诚说,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节日,除了是迎接春天的物候表征以外,还具有更重要的人文方面的意义。古话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既是前人的总结,也是对一种共同的精神内涵的期望,这在几大传统节日中都有所体现,但在清明节中表现得更加纯粹。不管天南海北,无论城市农村,即使在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在清明节这天前往郊外祭祖也是大多数人的不二选择。

    但专家们表示,在坚守清明节的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当下的时代特点进行适当的改变。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清明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事项也会有所变化,以符合当代的文明要求,比如鲜花就逐渐取代了冥币,网络的普及也为那些不能回家的人提供了一个网上祭奠的平台。清明节是一个群众性的节日,但在古代,更多是文人之间的聚会,这两年我们提出“我们的节日”,就是要把节日还给群众,抓得很准,让普通百姓在追怀先人的同时踏青游玩,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开放包容的心态。他还说,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也就是要创新,把新的民俗事项充实进来,这才是真正的保护。有的社区居民就利用清明节把祖传的家训格言拿出来,彼此交流,教育后代,既不失清明节尊贤敬祖的核心价值,又展示了一种清新的社会风气。

    更加重视对革命先烈和先贤的缅怀也是专家关注的话题。刘锡诚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与时俱进,适应新要求,吸收新东西,发展出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新内容。清明节的内容也有所扩大,增加了祭祀先烈的内容。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在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革命先烈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重大牺牲,在清明节怀念他们是很有意义的,作为清明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被广泛认可了。李汉秋说,在保持清明节的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纪念的内容、方式都可以有所变化,有所扩大,祭奠对象可以由先人向先烈、先贤来发展。把先人、先烈、先贤都纳入缅怀和祭祀的范围,我们的目光就不再局限于一家一户,而是扩大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从核心价值出发,鼓荡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他还提到,为国牺牲的先烈都是实实在在、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例子,当地的百姓都可以前往祭奠。

    记者在中国民协等主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活动安排中看到,今年的清明文化节除了清明文化民俗手工艺展示、蹴鞠表演、插柳表演、马球表演等传统文化形式外,还增加了公务员祭奠刘少奇、焦裕禄、辛亥革命烈士,中学生祭奠革命烈士活动。对此,罗杨说,清明等传统节日要和时代精神、当代人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一方面要使清明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要慎终追远、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一方面也要实现传统和现实的对接,要在传统习俗中融入现代的价值观。对先祖先贤的公祭是一种景仰,而对于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的祭奠则激励人心,催人奋进。清明节期间祭奠活动的对象还应包括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传统节日都是在农耕时代产生的,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适应时代新要求、增加时代新内涵?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罗杨说,传统节日要随着时代而融入新的内涵,形成新风气、新习俗。如清明时节的插柳习俗,到了今天可以转化为植树活动;清明前夕寒食节的禁火,可以转化为护林防火、爱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活动;而祭祀先人的时候,可以采用献花等更文明的方式表达哀思。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说,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节日和现代文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增强民族的自觉认同感。比如,在七夕节,可以把青年恋人“偷听私语”“接织女泪”等习俗恢复和发展起来,注入新时代爱情生活的元素,把传统的爱情节日引入现代生活中来,成为富有时代色彩的传统节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说,要在传统节日生活美的基础上,对节日风俗的内涵和形式,根据现代人的审美理想需要,不断创新,只要这种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就可以流传开来,成为新的民俗成分,使传统节日具有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