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苏州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得益于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人文积淀与艺术内蕴,更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巨变。苏州的书艺不仅是苏州文学艺术中的优势门类,同时也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综合起来,有以下鲜明的特色:
历史人文性。苏州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已深深融化在每个市民的细胞中,市民文化素质与艺术品位高,吴文化地方特色显著。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传统艺术,书法事业经过多年有规划、有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推进,苏州的广大人民充分得到了精品文化成果的享受。
审美高端性。苏州已拥有一支实力强、体系完备的书法艺术创作、学术、教育老中青人才队伍。苏州市文联、书协多年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举办一系列艺术品牌活动,面对当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挑战,能自觉引领社会审美向高雅型转化与提升;自觉推进书法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自觉弘扬优秀民族艺术,以担当书法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超前创意性。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进作为苏州文化特色的书法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保护与弘扬。仅“十五”期间,全市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支出(不含基本建设)已超过30亿元,从城市到乡镇,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逐年建成投入使用,这为苏州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滋养环境、激活氛围与优裕的物质条件。
综合平衡性。苏州书法事业的发展一贯注重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注重创作、学术、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综合平衡。不仅书法篆刻创作成果在历届国展中屡创佳绩,而且在学术研究与艺术教育(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专家评论指出,像苏州这样全面发展的“地域书艺”在全国城市中凤毛麟角。另外,通过近30年的努力,苏州书法组织网络健全,城乡三级联动,形成事业合力。
可持续发展性。苏州书法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与制度保证,不会因领导的更替而萎缩。事业发展已逐步实现三大整合:一是统筹管理的资源整合;二是艺术创作、教育、研究力量的整合;三是社会公共力量的整合。工作定位点与目标参照系定得高,始终瞄准全国前沿水平,赢得了社会公信度和百姓的认同感。
(作者系中国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