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是三千年以来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它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个人的理解,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思想情感。吟唱是中国人独特的学习方法,体现的是个人的对作品的理解。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汉语的所有文字作品,皆可吟诵,其中尤以文学作品——诗词文赋最为普遍。汉语的经、子、诗词文赋,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认的中国诗文相比西方文学的独到之处。吟诵在海外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也一直流传。在我国台湾,吟诵也一直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内地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今日尚会吟诵的老先生,大都在80岁以上。如果不加抢救的话,吟诵将失传,只剩下一点资料碎片,无法勾连,不成系统,因此也就无法深入研究,无法继承,无法发展。为此,笔者建议:
开展抢救吟诗调的工作,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的各种吟诗调和吟诵传统进行高质量、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开展对吟诵的整理、修复、研究工作。既要对所采录的吟诵资料做修复工作,同时,也要在学理上,对吟诵进行界定、分类、总结规律等。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重视吟诵的观念深入人心。将吟诵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常州吟诵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吟诵还没有被列入。吟诵完全依靠口头传承,在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一直属于主流文化,其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因此,吟诵是完全有资格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个工作也将有力地推动吟诵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立足现实,发展普通话和现代方言的新吟诗调。没有普通话吟诵,吟诵也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同时,如果没有各地的新方言吟诵作为基础,普通话吟诵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应当使吟诵重新回到教育中。吟诵归根到底,是一种学习、教育的方法,恢复和发展吟诵传统的关键,就是让吟诵进入教育体系。没有这一条,吟诵终究不能传承下去,也就不能起到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以教育引入吟诵为基础,让吟诵回归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左东岭 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