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22:07:10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镜海艺术之窗 观中西文化交汇之波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在京举办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13    作者: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迎接全国“两会”的召开,2月27日至3月22日,由文化部港澳台司、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支持,中国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主办的“镜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也是澳门美术作品第一次在首都北京大规模展示。

    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囊括了古称镜海的澳门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绘画、澳门水彩画、澳门现当代艺术,以及内地美术家为澳门回归祖国而创作的绘画,共计300件。作品呈现了100多年来在中西文化交汇相融的条件下澳门美术发展的历史。

    展览的第一部分名为“十九世纪澳门历史绘画”,共有作品60件,展示了19世纪在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洋画家的手笔: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描绘澳门民俗风情的作品是澳门美术中现实题材的最早印迹,法国画家奥古士丁·博尔杰和英国人托马斯·屈臣、澳门的土生葡萄牙画家马西安诺·安东尼奥·毕士达等人也留下不少反映当时民生风貌的作品,他们还将西方的绘画技法传入中国内地。这类作品提供了当时的民俗生活、地方风貌、商业活动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为西方认识澳门、广州及其它沿岸地区的中国近代社会提供了生动清晰的图像资料。

    第二部分重点呈现了澳门水彩画的艺术成就。119件水彩作品见证了水彩画作为西方的画种首经澳门而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1825年,以乔治·钱纳利为代表的一些西洋画家掀开了水彩画传入中国的序幕,他们把当时在英国备受推崇的水彩带到澳门,促进了水彩画在澳门的发展,并成为20世纪澳门绘画的主流。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在甘长龄、谭智生、陆昌等前辈艺术家及民间美术团体的共同推动下,澳门的美术发展日趋活跃。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便可全窥19世纪至21世纪期间澳门的变迁理路。

    展览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是澳门现当代绘画和澳门回归祖国专题绘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内地、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葡萄牙等地的画家先后定居澳门,他们与本地艺术家一起,在澳门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的丰厚文化环境中汲取养分、发掘创作灵感。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则同样引发了澳门及内地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内地艺术家怀着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出一批澳门回归祖国的主题性画作,为历史留下见证。本次展览特别展出4幅精品,以铭记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此外,此次展览还特别为观众带来一张银版照片《澳门南湾风光》,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摄影作品之一。该照片由澳门霍英东基金会收藏,交澳门艺术博物馆托管。

    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青表示,希望观众通过这个展览,能够看到澳门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变更,还能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波澜与融合中,感受到澳门艺术所展现出的澄练境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则说,借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我们办这个展览,希望从历史的多个角度,以不同面貌、不同题材展示、丰富这个总主题,并逐步密切澳门美术与内地美术界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