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和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例如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进课堂等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中国戏曲为例,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对戏曲艺术又有多少了解呢?很多剧团千方百计地争取到高校演出,往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谈不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为的是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示戏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在传统戏曲刚进校园之初,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试一试,看一下”的心态来观看演出,没想到却在观赏中渐入佳境而着迷。以梨园戏昆曲为例,曾经走进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在复旦大学演出时观众席甚至连三分之一都坐不满,但演出反响却十分热烈,学生的观剧反应远比普通观众来得更好,演员的表演更能与观众找到契合点;在厦门大学的演出,由于演出之前校方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推广,当晚的演出一千多个位置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在进行主创人员与学生面对面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交流之后,学生们仍意犹未尽,剧团与校方临时决定召开座谈会,提问之踊跃,气氛之热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座谈会长达两个多小时。这一切,说明青少年对于传统戏曲并不是不喜欢,而是了解太少,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少年去接触,去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一步一步的培养、诱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珍视传统文化,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广泛,形式多样,对青少年的影响,包括在母语修养、文化传承、人格教育、伦理道德、创造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是广泛的,对于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建议:
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贵在精神的引领,要以人为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寻求二者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富有创造性地走进基础教育。
要在古老和现代中寻找能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的东西,从中发现古老艺术中富有时代感、易于被青少年接受,能激发其兴趣的部分入手,将二者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充分利用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青少年进行体验性、挖掘性和反思性学习,为青少年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