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论是在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交流中,还是当前我国自身的建设中,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有中国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因素,也有着国际环境的因素。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发现并非所有争端都能通过武力解决,于是回过头来重新认识文化。今天,对话成了国际交往的主流,所以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话语权的重要,它往往会牵涉到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这逼迫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应对。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建设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更应当思考在这种交流中审视既有文化格局、文化秩序,建构更有利于我们的文化艺术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文化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文化的“走出去”。
文化的亲和力和危机感共存
文化确实有一种亲和力,有一种不需要剑拔弩张就可以沟通甚至友好相处的功能,这就是将文化称为软实力的原因。前段时间我去西班牙参加一个规格很高的国际会议。我属文化委员会的成员,在会谈时做了一个发言,就是从两国的文化共性切入的。我说,中、西两个民族都是极富想象力的民族,所以都出了很多独具创造性的天才艺术家。我们两国人民还有一个共同的审美追求—— 一个国家的国旗颜色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审美风尚,中国是红色和黄色,西班牙也是红色和黄色,所以我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大家听了都很高兴,谈话也轻松愉快。休息时一些西方的代表还走过来寒暄,意犹未尽地继续延伸这个话题。这就是文化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这种亲和力,我们也应该善于运用这种亲和力。
但是,国际上的文化交流并不都是平等的,我们学习欧美的文化艺术,是把整条“生产线”搬回来,办油画系,开戏剧学院、芭蕾舞学校……但是,西方学我们,并没有回到他们国家办中国画系、京剧学院。有人说,西方人很喜欢学京戏,还在电视里面表演、比赛。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喜欢”,一是为了辅助学习汉语,更多地是觉得好玩、好奇,是把它当卡拉OK唱。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近些年来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在对外演出方面,一些海外歌星在大陆大把捞钱,但我们组织的很多国外演出都是自己花钱的,只是在国外做个广告,影响非常有限。有时候甚至还要麻烦我国驻外使、领馆花很多力气组织观众,或请人来看。又比如在美术市场上面,一些中国的“当代艺术”基本上是在外国人的商业操作下,以他人的好恶为荣辱,甚至不惜损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这些都大大削弱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国人在思考对外文化交流问题时不得不将之提高到国家主权和文化战略的高度。我在2007年“两会”时提了一个提案,内容是我们应该正视国家文化危机问题,应该有一个预警机制,建议建立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机构,给政府做参谋。提案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于是就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心也经常给有关方面提供咨询报告。这些都说明国家对于文化问题越来越重视。
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在文艺领域,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安全,我想应该从下面几点着手。
1.加强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
当年殖民主义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原住民忘记自己的历史,疏离自己的文化,这样好重新植入他们的历史、文化,最后认同他们的价值观。现在不是用枪炮进行殖民的时代,而是用文化殖民的时代。我们要警惕“被殖民意识”的滋生,应当强化我们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强化自己民族审美理想的承传。
2.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
不能说我们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历来有自己的审美追求,有中华民族共同的崇尚与好恶。但就文艺创作而言,当前一些价值标准不尽合理。譬如荷载太多的意识形态内容,违背艺术的自身规律,口号与实践名实不符等等。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观念不断变化,艺术标准日趋多元,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一体系一要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二要体现我们的文化传统,三要体现我们的民族审美理想,四要体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五要体现时代性和包容性。另外,还应认识到,这是一个总体的追求和规范,它需要千千万万人去实践,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发展和完善,逐步积淀于国人的意识中,形成一种本能的判断,以它为理想,以它为自豪。
3.尊重人性、遵循艺术规律
其实,尊重人性、尊重人是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热爱祖国、团结互助更是所有国家和民族所崇尚的精神。但是,当我们在倡导这种价值观念的时候,行动本身就应当体现出尊重人性、遵循艺术规律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国外的一些电影,没有直接的说教,更没有喊口号,但骨子里往往透出一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人性的尊严,的确非常感人。《胜利大逃亡》、《桂河大桥》和《拯救大兵瑞恩》等电影都是很好的例子。
4.多方扶持
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其实也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所以,国家应当予以扶持,而且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给予多方支持。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他们在别的国家建日本博物馆,花钱请人去日本研究日本艺术,不断宣传日本,这样逐渐会有更多的人对于日本艺术感兴趣。个别西方国家根据他们意识形态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收购我们的当代艺术尤其是一些政治波普,很自然就起到了渗透他们价值观念的作用。如果我们国家也以我们的价值标准,奖励优秀作品、博物馆重点收藏作品、收藏家高价收藏作品,那我们的价值体系确立也是很自然的事了。当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应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做法。譬如可以分期分批或有针对性地拨款,可以出台有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收藏,在主流媒体重点推介优秀作品,提高广大观众的审美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做的。
5.注意对外交往的策略
中国逐渐融进了国际大家庭,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理解和互相适应的过程。由于体制的不同,有些问题、有些提法在国内是完全正确的、甚至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国际上或在一些国家里却未必如此甚至完全相反。反之,亦同样道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相关国家的文化、体制,做到知己知彼。我们要有君子度量,要能够做到“腰杆硬、嘴巴软”。“腰杆硬”,就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有原则,有主张;“嘴巴软”,不是软弱,而是温和、亲和。即便是对立的观点、不同的体制,也尽量寻找共同的因素、搭建沟通的桥梁,甚至还可以运用对方的逻辑、法理来阐释我们的宗旨,让更多人了解、认可以至喜欢我们的价值观。
最后,无论是发展软实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还是构建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没有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这个“硬实力”作坚强后盾,一切都将成为奢谈。相信随着我国“硬实力”的提升,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中国终于由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国际大家庭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念。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