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方,《哈利·波特》这本书的名字,哈利·波特这个小孩的文学形象,曾经感染了无数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也牵动了亿万家长的心。《哈利·波特》,从小说到电影,再到其它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一个由作家和出版社共同创造的品牌,已经成为一种由文化界和广大读者观众共同创造的独特现象。
从伦敦到爱丁堡,我们一行十多位同志,乘坐着一辆大旅行车,时而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时而沿着乡间公路蜿蜒前行,分成若干天时间走完那充满绿色和古朴原野乡风的旅程。每一段行程,车厢里都充满着欢笑和愉快。我们谈论着文学艺术,谈论着刚刚具体可感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带给我们的兴奋和观感,谈论着各种感兴趣的话题,也包括苏格兰的诗人彭斯、作家司各特,也包括《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
关于J·K·罗琳,其实我们同行者都是不陌生的。大家的年龄绝大多数都在40多岁,都有过给孩子购买《哈利·波特》的经历,有着与孩子讨论该书的时光,有着帮助孩子关注与此书有关信息的热情。
但对于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大家在认识上不尽一致。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言下之意,它是不能与写给大人的优秀小说相比的。有的认为,单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比不上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不如它们纯粹和富有美感,因为它身上附着了大众传播带来的放大效应。朋友们的见解从某种角度、某种条件下来说,可能有值得重视的地方。暂且不表。
我多年前曾经读过这部书的一本,看过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当我与这本书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为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焕发出的巨大的想象力而惊讶而震撼,这是在阅读当代别的一些作家作品时所不曾感受和体验过的。它不仅有奇异的故事,有让少年儿童怦然心动、迸发想象力的最简单最质朴的元素,还有蕴含其中的真善美。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想象力就是吸引力。对于文学写作来说,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这又是由这本书引申出来的题外话,就此打住。
到了爱丁堡之后,这个古老和富有魅力的城市吸引了同伴们的注意力。大家把注意力投向了赫赫有名的古堡,投向了爱丁堡艺术节、军乐节,投向了皇家英里大街,那个举办边缘艺术节的人山人海的地方。一时都忘记了《哈利·波特》和J·K·罗琳。但几天之后,我们还是来到了大象咖啡馆,在这个J·K·罗琳穷愁潦倒、不懈写作的地方,在有众多顾客的咖啡馆里拍下了尽可能多的照片。
但接下来与苏格兰艺术委员会会长安德鲁的会谈,却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在《哈利·波特》的写作过程中,J·K·罗琳曾经得到过苏格兰艺术委员会五千英镑的资助。从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的大楼里走出来,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作家艺术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了个人的禀赋、努力和家庭的支持外,社会的帮助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这五千英镑……那J·K·罗琳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无从想象。但我想,她在艰难时刻有这五千英镑肯定比没有更好。
由此我还想到,有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群体,必然会有一个支持创造、鼓励创造、宽容失败,并且以实际行动支持不懈探索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越来越多的具体政策和机制构成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呼唤出台更多支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的政策措施,也呼唤全社会给在精神领域艰难跋涉的人们更响亮的掌声、更高亢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