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曲生发的芭蕾奇葩——评中国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http://www.cflac.org.cn    2009-02-20    作者:王子沂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对于民间艺人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那幽怨动人的旋律曾无数次地回响于中外音乐殿堂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之作。由辽宁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经过十年打磨、精心创作的同名芭蕾舞剧,也同样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的编导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将名曲《二泉映月》的创作动机虚构为一段生死相恋、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舞剧结构清晰、顺畅,根据泉哥和月儿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安排起承转合。一部舞剧成功与否除了音乐、舞美、服装、道具等辅助要素外,关键的关键还在于角色塑造。《二泉映月》的编导直接从动作入手刻画人物性格,几位主人公爱憎分明。泉哥善良、正直、才华横溢却身份卑微,月儿纯真美好、敢爱敢恨,采花童娇小柔弱、惹人怜惜,古少爷骄横粗暴、飞扬跋扈。最值得一提的是古母这一角色的定位,从第二幕端坐茶楼、大把赏银的强势阔太,到第四幕娇纵儿子强抢民女的豪门恶母,再到最后一幕她所表现出的丧子之痛与复仇之凶狠,三场戏分别从不同角度将这一人物叙述成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存在,显得更加真实立体。泉哥、月儿的双人舞是该剧中的重头戏,两段船上互诉衷肠的舞蹈最经得起品咂。二人气口相合、节奏相随,肢体动作触碰或分开、缠绕或托举,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彼此钟情、相依为命的意味表达。此刻,男主演吕萌不再是一身贵气的芭蕾王子而变成了满腔痴情的民间艺人,身体力量的释放也从爆发式而转向延绵和缓。月儿刺死古少爷后与泉哥的那段双人舞大起大落的动势,大喜大悲的情绪,悲剧主题被推向了极致,全剧由此进入高潮。编导对古少爷、泉哥、月儿的三人舞设计也相当精巧,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他“用空间说话”、“用几何图型表达思想”的深厚功力。剧中扇舞、伞舞、水袖舞等几段群舞也很出彩,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舞元素和动律的运用,不但向观众展现了中华舞蹈文化之丰富灿烂,也为该舞剧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中西合壁”找到了和谐支点。如果说《二泉映月》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最后一幕的“仙女”群舞。长长的白色纱裙和舞者们精准规范的芭蕾舞姿又回到了浪漫芭蕾时期的审美倾向之中,与整部舞剧的中国味道有脱节之嫌。

    将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芭蕾需要关注和探讨的永恒话题,其中的难点在于内容与形式如何统一和尺度的把握。而“中西合壁”的《二泉映月》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十余年的精心打磨最终成就了这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舞剧,也为中国芭蕾的成长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