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改编莫空谈“超越”
http://www.cflac.org.cn    2009-02-13    作者:晨港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有几部改编于经典名作的戏剧作品即将或者业已登上各地的文化舞台。其中,亮出“大型视觉交响京剧”旗号的《新白蛇传》在北京上演,多年没有上演的话剧《龙须沟》也已经重新排演,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越剧《梁祝》则在宁波上演了新版本,评弹版的《雷雨》也即将亮相于江浙沪等地。

    说起经典改编,人们自然会回想起几年前的一些不太成功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人们已经淡忘了当初宣传炒作时抛出的种种“卖点”,仅有的印象就是扭曲离奇的剧情逻辑,支离破碎的故事脉络,颠三倒四的人物关系。而谈及这些改编失败的原因,人们也看得越来越清楚,就是他们悖离了经典作品的内核,这一点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改编失败的根源。这些内核,有的是美学方面的,如千锤百炼的唱段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的是思想、主题方面的,比如现实主义精神。其实正是这些内核成就了经典,如果抛弃了这些,任何改编就成了粘着一点点经典皮毛的空洞之作。

    在当前的这一番改编中,创作者显然看到了这一点,不约而同地把保留这些内核作为改编的起点。例如,对于《新白蛇传》而言,主创者所强调的是,尽管其中糅入了现代舞台布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和舞蹈、杂技等多元化的艺术元素,但这部作品“本质是以京剧元素为主体的综合视觉艺术”,所有元素都是在传统京剧“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基础上加入的。这也决定了这部戏没有放弃传统京剧的审美属性,所有的新型表现手段都是为京剧艺术本身服务的。话剧《龙须沟》尽管也是“新版”,在舞台布景等方面有所创新,但故事本身却坚定地忠实于原著。新版越剧《梁祝》也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版本基础上,保留精华段落的唱腔,简化情节中的枝蔓,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观众的欣赏习惯。

    其实,以往一些经典改编会被一轮轮的“口水”声淹没,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说明了经典在观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更说明了经典艺术作品本身的持久生命力。所以,对于后来的创作者来说,还是应该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去提炼、继承经典的内核,而不要空谈“超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给经典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手段,让经典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升华,艺术魅力不断释放,满足一代代观众的欣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