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擃厼娴楅弬鍥ь劅閼圭儤婀抽悾宀冧粓閸氬牅绱�

19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10:37:07
动漫产业:“包装”华丽,还要“产品”过硬
http://www.cflac.org.cn    2009-02-06    作者:郁雨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今年起,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的《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对“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作出了明确规定,被认定的动漫企业及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将享受具体财税优惠政策。无独有偶,近日文化部以“爱动漫、爱生活”为主题的原创动漫推广计划暨动漫文化普及推广活动也将正式启动。此外,为扶持国产原创电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及国产动画创作人才,国家广电总局自2月1日开始受理2008年国产原创电视动画片及国产动画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申请。国家助推动漫产业的这一连串利好消息会对宣传推介优秀原创动漫作品、营造动漫文化氛围、培育动漫市场起到积极作用,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国动漫产业对于原创动漫精品的渴求。

    近年来,面对3.67亿未成年人的潜在消费群体和超千亿元产值的广阔市场空间,以影视制作、衍生产品开发、产业链运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众多文化创意探索中的新亮点。近两年,全国年均制作动画片200部左右,各地动漫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的规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名目繁多的各类相关节会赛事、会展交易更是层出不穷。但是,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在产业化表象繁荣的背后,年产量达10万分钟的中国动漫界却迟迟没有出现诸如国外《变形金刚》、《樱桃小丸子》,乃至《大闹天宫》这类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国产优秀作品。因此,很多人不无担心,动漫产业的本体价值在于艺术创作,而不是动辄提出衍生产品怎样开发、产业链该如何打造,当下的中国动漫产业难免给人以本末倒置之感。

    在动漫领域,提及“产业”这个词,衍生商品的附加值、影视产品的高额利润、游艺乐园带动的体验消费是很多人所关注的,还有人提出,形成动漫品牌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要依靠“本土元素+国际方法+全球营销”的模式。从这一点上分析,国际方法、全球营销对于日益开放的中国并不存在多少障碍,而我们拥有的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更是动漫创作的极佳源泉。在当今文化共享的时代,中国元素频频为国外动漫界提供灵感、制造商机,远说,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就是受到中国的《大闹天宫》的启发后诞生的;近说,美国既无功夫也无熊猫,却创作出《功夫熊猫》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动漫作品。那么,为什么我们将自己的传统故事和现代科技融合后,并没有产生如日本、美国那样的合力,激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中国动漫的艺术性如何才能转变成商业性?中国动漫产业的卖点究竟在哪里?

    目前,中国拥有动画制作公司5000多家,是被誉为“动漫王国”的日本10倍之多,但遗憾的是,完全从事创意的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充当着国外动漫成品加工厂的角色;中国有百余家动画学院,在校生几十万人,但更多院校都集中在动画制作专业方向上,教授漫画创作的却少之又少。因而,摆在当前中国动漫界面前的不仅仅是量的问题、市场的问题,还有品质的问题——核心原创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动漫美学层次上的长久生命力的精品。也正是有鉴于此,近来路盛章、陆蓉之等动漫专家多次指出,原创力才是动漫产业的根基,中国动漫产业如果要继续向前发展,在5至10年内成为真正的动漫大国,唯一的出路是重视原创,重视产品质量。

    在日本,动漫产业运作基本上都是从漫画起步的,只有漫画杂志中备受欢迎的作品才会考虑将其影像化,并且会根据作品特色进行改编,像《机器猫》这类展现人物个性的作品会被制作成动画片,而像《东京爱情故事》这类强调故事性的作品往往会被拍摄成真人秀的电影或电视剧。日本动漫界始终认为,漫画的市场化源于其品质,只有好作品搬上银幕其商业价值才会得到体现。所以,在他们看来,创作吸引人的动漫作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要遵循漫画创作规律:没有好的故事肯定不行,没有完美的形象来演绎故事同样不会成功。日本中京电视台策划总监、制作部部长三泽慎一郎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卡通形象的魅力决定了动漫作品的成败,因为卡通不只是简单的形象,还是表达者和受众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读者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感动、审美的享受,是日本动漫人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共识,《铁臂阿童木》之所以直到现在还能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相关产品依然受到追捧,作者创作时对于孩子们成长的寄托、对于科技的畅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传统美术创作强调艺术家个人发挥不同,动漫创作需要有一体化的思路,考虑到后期制作、推广等诸多问题,动漫产业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当然要看重经济收益。不过,无论迪斯尼还是日本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商业并非完全以盈利为目标,但进入市场的一定是符合艺术标准的作品,而其衍生产品也是以动漫产业源头——创作为基础展开的。在这方面,台湾的几米无疑是一个值得推崇的范例。几米从1998年开始创作,10年内创作了30本绘本作品,长篇作品大部分都被改编成多语种的不同版本。几米的成功在于,每一张图画都有他想说的话和故事,因此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本本漫画,而是其心路历程和人生态度的缩影。几米品牌创始人李雨珊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到目前为止,几米没有参与过任何品牌操作和市场运作,只是单纯搞创作,所以他在10年内能够有这么多好的作品问世,该公司在运作几米作品时也并非开始就有目的地进行商业化操作,而是本着作品的核心价值,一步步在商业和艺术上找到平衡,在广度和深度上探索品牌形象的塑造、经营和管理。

    可见,如果没有好的创作,所谓的衍生产品都是虚幻的,而将盈利放在第一位、牺牲艺术质量来搞市场运作无疑是动漫产业的大忌。日本有一本杂志《周刊少年MAGAZINE》,每周出版一期,每期500页,可卖出200万本左右,以其为例的意义并不在于这本杂志的厚度和销量,难得的是它从1969年创刊至今已在纷繁的日本动漫界畅销了50年。该杂志主编森田浩章认为,这本杂志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漫画家们想创作出受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这一简单而又复杂的理想。他说,让漫画家们自由发挥,说不定会有闪光的宝石出现,再由伯乐将其发掘出来,只有这种老老实实的做法,才能真正推动产业的发展。看来,“包装”要华丽,“产品”更要过硬,才是实现动漫艺术与动漫产业无缝对接的关键所在。有了好作品,之后才会有玩具,才会有游戏,然后将这些收益还原到作品中或成为下一个作品创作的资本,产业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这或许就是中国动漫业的前行方向。

娑擃厼娴楅弬鍥ь劅閼圭儤婀抽悾宀冧粓閸氬牅绱�

 
娑擃厼娴楅弬鍥ь劅閼圭儤婀抽悾宀冧粓閸氬牅绱�
閻楀牊娼堥幍鈧張锟� 娑擃厼娴楅懝鐑樻钩閹躲儳銇�
娑擃厼娴楅懝鐑樻钩閹躲儳銇為崷鏉挎絻閿涙艾瀵虫禍顒€绔剁憲鍨厔閸栧搫澧犲ù宄板础濞岋拷11閸欐灚鈧偓闁喚绱敍锟�100009閵嗏偓閻絻鐦介敍锟�010-64025528
娣囷紕顔堥敍锟�cflac@126.com閵嗏偓閵嗏偓娴滅悂CP婢讹拷05067365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