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洇进笔墨的时间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23    作者:郑彦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和马国强初识,我们都很年轻。当时他是《河南画报》总编辑,而我恰给《河南画报》投稿。他喜欢我的稿子,却不喜欢我的字,他真诚地期望我可以研究下书法,而这也成了我热爱书画的启蒙。此后,我对马国强的书画也特别关注。

    很多年前,马国强发表过一幅画《惠安女》,给我的印象很深。几片生机盎然的芭蕉叶一侧是正在劳作的惠安女。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年月,那是人们的思想刚刚从禁锢的状态下解放开来、放开脚步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的年月,马国强用惠安女的劳作状态,把中国人民劳动的踏实感和喜悦感表现了出来。更重要的是,画中每一位惠安女的脸上,并没有像一些传统画作那样画出灿烂的笑容。恰恰相反,没有一个人物脸上有笑容、有汗水,但却让人感觉到她们的幸福与充实,这是难能可贵的。而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长期绘画功底积累的。在画面中人与人之间无声的呼应关系中,马国强把人的灵魂若隐若现地展现了出来。就像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能感到蒙娜丽莎的清纯、温和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就像看到《清明上河图》,你能从中发现宋朝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多姿多彩。所有这些,都是你看到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尽管它们早已远去,却从画家的笔下飘然而来。

    之后,我就特别关注马国强的人物画,几乎每一幅画都要仔细品味。我发现,他的画作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从开始的有意而为,渐渐变成了绘画的下意识。即便是急就章,也能画得老道对味,一平方尺的画,带出来一个时代,正所谓一滴水而现海洋。

    去年看到马国强的一幅画,名叫《苗寨阳光》,画的是3个苗寨女在作坊里以不同姿态进行工艺品制作,依然是黑灰色的衣着、暗色的头饰,脸上依然像我20多年前看到的惠安女一样,没有笑容。但是,你从没有笑容的脸上看到了她们心中的滋润,看到了一个苗寨与世界的联系,你一看,便知这是新千年的苗家女,是大踏步向小康迈进的苗家女。面对这幅画,我琢磨了许久,突然想到,许多画家笔下的惠安女和苗家女的样子:表现惠安女的大都描绘她们所穿的露脐上装、宽大短裤和其美丽的身材,而表现苗家女的则大多注重她们华丽的衣着。虽然表现美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与表现灵魂的画家相比,与通过表现灵魂进而映带出时代色彩的画家相比,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说一说马国强的字。从他20多年来对每一幅画题款时字体风骨的变化,我发现,一开始,他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字也带着清晰的棱角,行楷字体显得很有力,很有气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养的不断深厚,他的题款依然是行楷,但是却少了棱角,多了圆润,多了内涵,表现出温和、丰润、成熟的力量,正所谓含而不露,大义所在也。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