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8日 星期二

23:24:34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听张祖英讲述“春天的故事”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23    作者:林子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社会各界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春天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版本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也有一幅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油画,他的作者是擅长写实油画创作的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祖英。

    80多岁高龄的邓小平坐在南巡的火车专列里,左手习惯性地拿着烟,右手微微握拳,镇定自若地注视着远方,窗外飞驰而过的是到处充满生机的南方景象。这就是摆在张祖英办公桌旁的,目前还在创作过程中的油画《春天的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与大多数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习惯于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不同,张祖英选择了邓小平南巡过程中坐在火车里凝视远方的一瞬间,通过邓小平眉宇间的凝思,显现出他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关注。用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的邓小平南巡,角度可谓相当独特。其实,在那幅油画作品的旁边,还有一张画得相当精细的邓小平头像素描稿,那就是张祖英这次创作的最终追求。“如果油画画面上的人物效果能和素描稿一样,那这件作品应该就能表现出与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话语具有同样艺术感染力的邓小平。”

    从2008年初开始创作,张祖英仔细研究了邓小平南巡的那段历史,查阅了包括出版图书和光盘在内的众多历史资料。为了更好地表现邓小平的精神世界,张祖英决定避免呈现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和多人组合构图,而以肖像画的形式刻画邓小平的个人风采。“历史画的创作并不在于人多,而是在于题材挖掘的深度。作者应该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张祖英没有效仿大多数类似题材的表现方式,而是希望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邓小平的细致刻画,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与追求作品精神内涵两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作为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张祖英一向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幅幅形神兼备、特色鲜明的肖像画。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要表现的不是一个普通的高原少女或是生活中的寻常百姓,而是一位改变了千百万人命运的伟人。“在表现邓小平形象的作品中,雕塑和宣传画比较多,而以油画这种媒材展现列车上的邓小平,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在张祖英眼中,历史画中的人物塑造至关重要,除了要求画家具备扎实的写实功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觉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各个时代的人对历史事件本身的事实有其自己的解读方式。作为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不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图解,而是需要当代作者对该历史事件有着冷静而独立的思考,否则,画出来的还是一批老画。”因而,我们可以从张祖英笔下的邓小平看出画家对这位伟人气魄和胆略的敬佩,也能感觉到画家对历史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思考。对于张祖英而言,从艺术层面讲,这次参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是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一个好时机。张祖英认为,历史画创作大多是写实的,但写实并不意味就要画得细、画得真实,写实也应该具有情感性、写意性,甚至表现性。他尤其反对写实油画的工艺性、套路化和商品化。因而,历史画的创作也是研究写实油画当代性的一个契机。“历史画同样需要一种当代感觉,需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特点,它并不是要重复前辈的东西。”所以,张祖英不无担心地表示,历史题材创作注重大场面的表现固然没有错,但作品之间除了题材,在风格上又还有什么区别呢?这或许是每一位参与此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画家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