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天边的彩云——中国美术馆藏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展”开展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23    作者: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凝望天边那片绚丽彩云

——“天边的彩云——中国美术馆藏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展”在京开展

    红色的墙面最适合展示经典的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墙面涂上了喜庆庄重的正红色,在此之上展示的“天边的彩云——中国美术馆藏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展”的作品也因此更显得如彩云般绚丽。作为中国美术馆新春主题展示活动,本次展览于1月16日至2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三层和五层举行。

    此次展览共汇集中国美术馆历年收藏的180余件少数民族题材艺术作品,其中包含了诸多近现代艺术大师和当代有成就的画家的作品,画种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连环画等,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傣族、蒙古族、彝族等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异彩纷呈,它们共同构成这个新颖独特的展览,让人们充分感受、分享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天边的彩云”将与同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一起,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喜庆祥和的视觉文化盛宴。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表示,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像天边的一抹彩云,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天空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文化资源,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给予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界巨大的影响,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许多有成就的画家都曾用画笔描绘过那些美丽的土地,历史上的优秀作品至今还散发出感人的艺术魅力,而少数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情、独特的人文地理、原生态的生活图景激发了画家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激情,也吸引着当代一批批怀有少数民族情结的画家走向边疆,踏上写生采风之旅。

    早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乱,大批艺术家在内迁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民间、民族的生活现实,同时自觉承担起以艺术关注大众命运的时代命题并展开对绘画民族性的探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如庞薰琹、韩乐然、司徒乔、吴作人、董希文、赵望云、常书鸿等一代大家纷纷“千里走单骑”,深入到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研究、创作,成为第一代少数民族美术题材的开掘者。观者在展览中凝望吴作人的油画《甘孜雪山》、庞薰琹的水彩《贵阳苗族笙舞》等或展现雪域高原的壮丽景色、或截取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一隅的作品,就能让人们呼吸到来自凝重现实氛围之外的一缕清新气息。

    建国以后,各民族地区相继实行了民主改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画家的创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许多画家随工作组、文工团开赴边疆民族地区,一边亲身参与当地的民主改革,一边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马书林说,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主要反映了新政权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新生活的喜悦以及民族团结的主题,如展览中呈现的朱乃正的油画《金色的季节》和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等,都将观者带入了反映青藏高原上人民翻身做主人之后的劳作场景,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悦心情。除此之外,学习文化、修建公路、医疗卫生等主题,也通过众多知名画作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建国后少数民族地区改天换地的社会现实,以及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取得的建设成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真诚而朴素地描绘了这些情节,也在作品中透露出积极明朗的诗意化主题性创作特征。这种创作倾向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的美术创作中,表现和转化为从风情的描绘转而挖掘民族文化深层的内涵,从现实性转向精神性,通过独特的个人化体验捕捉民族心理性格与精神气质,从而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文化品格。韦尔申创作于1988年的油画《吉祥蒙古》、李振飞的《盛装》,都表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打破“文革”时期的单一化和通俗化,呈现从语言到观念多元共存的局面。这些作品从形象、形式的美感入手进行突破,增强了画面的抒情性因素。

    而一部分主张“生活流”的画家延续了前辈艺术家的路线,坚持深入生活,用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记录新的时代条件下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变化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就像展览中所“记录”的,吴云华的《草原盛会》、潘世勋的《高原集市》等作品,继承了20世纪前期和中期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取材视角、绘画技法上有所发展,从而推进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纵深发展,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就如展览中彝族版画家阿鸽于1984年创作的版画《鸽子》,黑白对比强烈,画中质朴的女孩与鸽子,在与观众的相互凝望之中,呈现的是中国当代美术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丰富、绚烂如彩云一般的景致。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