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成就了一个崭新的舞蹈样式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16    作者:江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分会和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联合举办的首届敦煌舞教学与学术研讨会1月4日至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

    按舞剧《丝路花雨》问世的1979年来算,“敦煌舞”作为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尽管此前舞蹈界对于敦煌壁画的关注和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存在,戴爱莲先生在50年代就曾创作过《飞天》,她虽然没去过敦煌,却从图像资料中,把握住了敦煌的真髓。应该说,1979年以前,各种研究活动也都已经开启。但是,是舞剧《丝路花雨》的一炮而红,让“敦煌舞”正式走到中国舞坛的前台,走进了新时代,一个独特而充满意韵的舞蹈样式大白于天下。因此,如果可以让我们从这里算起,这个在壁画上存在了上千年的舞蹈样式,于此时“活”在了舞台上。

    如今,“敦煌舞”的历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凭借着本次“首届敦煌舞教学展示与学术研讨会”,“敦煌舞”及其发展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老骥伏枥的高金荣老师依然精神矍铄,第一代“英娘”贺燕云已经开始顶起大梁,而第三代“英娘”史敏也引起了广泛瞩目。她们虽然是“敦煌舞”发展的代表人物,但一个“敦煌舞”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用统计学的方法计数的。这些人共同的心愿与心血,终于让今天的“敦煌舞”大放异彩,成就出一番不凡的事业。

    在开幕式之后,敦煌舞的教材及作品展示一一呈现了出来。教材部分有高金荣和贺燕云的教材片段,而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在场观众审视这个舞蹈样式的基石。《大飞天》、《东吟西舞》、《金刚》、《反弹琵琶品》、《胡腾》、《千手观音》,这一部部作品不仅是今天敦煌舞发展的代表性作品,也让人看清了敦煌舞的整体面貌和脉络。教学与作品相长,这同时反映出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的发展思路。

    接下来的研讨会,是一个重量级学者云集的讲坛:王克芬、郝春文、郑汝中、柴剑虹、孙颖、高金荣、贺燕云、赵丰、金秋、刘建等,都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敦煌舞这一舞蹈样式做了专题阐述。其中,孙颖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孙颖从文化选择、时代定位、形神关系等角度为敦煌舞发展贡献的精彩思考,成为研讨会上的亮点。

    本届会议同时还见证了一个新事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分会的新一届领军人物浮出水面,正副会长贺燕云和王伟从老一辈舞蹈学者中接过接力棒,勇敢地并信心百倍地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冯双白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对这种历史承传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传承。

    本届会议圆满落幕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先生代表季羡林会长对本次会议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祝贺。柴先生认为,本届会议将载入敦煌学研究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