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内,一片热烈喜庆景象,在迎接建国60周年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55周年之际,美术界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在此举行成立大会,许多艺术界名流与会,与此同时创作院的画家们经过通力合作,共同创作了《和谐颂》、《祖国颂》两幅巨作赠送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笔者现场采访了几位参与创作的画家。
徐涛:赵准旺老师您好!首先祝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成立。您作为该院的倡建者,成立创作院的初衷是什么?其有什么深远意义?
赵准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民间外交事务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工作宗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的宗旨是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深交朋友提供书画方面的艺术支持,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辅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提供巩固的社会基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致力于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
在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55周年的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祖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也正在实现伟大的和平崛起。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其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成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通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这个平台,把我国的文化艺术推向世界,同时也将对提高我国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我想这也就是成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的意义所在。
徐涛:是什么促使您有了创作《和谐颂》、《祖国颂》的灵感和冲动?
赵准旺:1955年,为了响应一位美国著名画家的建议:全世界进步艺术家应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作出贡献,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等我国14位画家共同画了《和平颂》作为对世界和平大会的献礼,其寓意是祈求世界和平。而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流,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正处在国富民安的和平繁荣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成立正好为创作《和谐颂》、《祖国颂》提供了一个时机和平台。当我和几个画家探讨这个想法时,得到所有画家的响应和支持,这样我们就创作了这两件作品,这是集体的艺术结晶,是画家的心声。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白雪石、欧阳中石两位老先生。
徐涛:王培东老师您好!作为《和谐颂》的主创画家,您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王培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的成立将以文化作为桥梁,连接世界人民的友谊,彰显我国文化与现在中国的形象,所以大家产生了创作一幅巨作的立意。1955年,以齐白石为首的14位前辈画家创作了《和平颂》以祈求世界的和平,当时在艺术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祖国强大起来了,我们也想通过绘画语言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歌颂。建立和谐社会是现在的主流,那么我们就集体创作《和谐颂》。在创作过程中,把各种风格、各种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本身也就是和谐精神的体现,同时也给画家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这应该是2009年中国美术界的一件大事、喜事。
徐涛:赵占东老师您好!在您参与《和谐颂》的创作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和谐”这个主题的?
赵占东:我们用传统绘画技法把荷花、月季、梅花、松柏、鸟、水等等融入一个画面,使画面显现出蓬勃生机。各种花草树木在一个画面里和谐共生,鲜花寓意着我们祖国社会和谐、前程似锦,松柏寓意着祖国万古常青。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情怀,也是为建国60周年的创作献礼。
徐涛:李明久老师您好!您在《祖国颂》这样一个主题性作品中,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投入创作的?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李明久:我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用绘画语言来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现在正处在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好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指引下,经全国人民30年的共同奋斗,祖国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昌盛,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崛起了,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们画家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表现祖国的蒸蒸日上、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观众通过这幅画也能产生这种共鸣。
徐涛:施江城老师您好!《祖国颂》是以“颂”为中心内容的,您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画面元素有什么寓意?
施江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景观都有很大差异,很难大而全地来表现祖国的河山和画家的情怀。这幅作品的画面是以山和瀑布来表现祖国大好河山,以松来表现祖国万古长青,以云来表现祖国蒸蒸日上,以朝阳的色彩来表现祖国美好前景的。这样的表现手法既简单明了又不入世俗。《祖国颂》是我们集体创作的成果,虽然有些画家没有亲临现场创作,但他们还是通过电话提出了很多建议,在这里我要感谢他们。在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这是我们所有画家献给祖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