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08年北京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据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介绍,北京市文物局除了配合国家文物局开展文物普查、长城调查、大运河调查等重点工作外,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以大兴康庄两限房项目考古挖掘、大兴新城北区第16号地发掘、密云县第七中学工程考古发掘成果最为显著。在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对远郊区县的开发逐渐深入,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文物遗址、遗迹的密集区,如何配合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协调工程建设与文物挖掘保护的关系成为今后文物考古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巧合的是,在大兴康庄两限房项目建设中,就出现了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的矛盾,而文物工作者及时和合理的应对也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范例。
200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大兴康庄两限房项目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1800平方米,共清理塔址25座、窑址12座以及数座对研究北京建都史有重要意义的经幢。这样大规模的塔林考古发掘数十年罕见,它们对于研究海陵王建都北京前后的辽金时期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大兴康庄两限房是北京市重大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措施,如何在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间保持平衡?北京市文物局在经过仔细勘察和调研后,决定在对文物采取拍照、录像和编号的前提下,将文物从原址地拆回进行保护。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玉伟说,我们对文物逐一进行编号,并将拆卸工程进行现场录像,随时可以对物件进行组装以恢复原貌。据了解,当时对这批文物的保护也有过是否需要原址保护的讨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张治强表示,之所以没有选择原址保护除了大兴康庄两限房项目本身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外,主要还是在进行详细勘察后确认周围没有存在寺庙遗址的可能后做出的决定。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没有影响工期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也对文物进行了合理有效的保护。
类似问题,在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物遗存丰富的古都时常发生。比如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之初,相关文物部门完成了对18个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对多数发现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其中少数墓葬进行了整体迁移保护,解决了地下文物保护和奥运场馆建设的矛盾。那一批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也成为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最佳注脚。
2009年,北京市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将陆续实施百余个大型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如何保证在不影响工期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是文物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前期协商,科学精细的调查勘测,合理完善的保护方案,我们从大兴康庄两限房项目考古发掘中看到的处理方法,应该会为类似事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