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福建泉州举行。首批启动包括昙石山遗址(福州闽侯县)、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福州鼓楼区)、芦山堂(厦门同安区)、东山关帝庙(漳州东山县)、白礁慈济宫(漳州龙海市)、林氏宗祠(漳州区芗城区)、天一总局旧址(漳州市龙海市)、陈元光墓(漳州区芗城区)、施琅宅祠墓(泉州鲤城区、晋江市、惠安县)、泉州天后宫(泉州鲤城区)、清水岩(泉州安溪县)、汀州文庙(龙岩市长汀县)、平海天后宫(莆田市秀屿区)、李纳祠(南平邵武市)、古田临水宫(宁德市古田县)15个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主要包括编制涉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对重点文物实施保护维修以及收集整理有关文物档案资料、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等,整个工程项目预计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国家文物局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了涉台文物的专项调查,初步统计大陆现有涉台文物1354处,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涉台文物的保护规划和技术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并利用赴台湾参访的机会,与台湾文物同行就海峡两岸共同开展南系古建研究和保护实践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两岸实现“三通”的大背景下,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的启动,为两岸同胞延续共有的精神文脉留下了一段尘封却又鲜活的记忆。
涉台文物是两岸文化之“根”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然而,从明代末期到近现代,台湾先后沦入荷兰和日本殖民者之手总计达88年之久。这一方面,使得台湾人民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以中华文化与殖民者进行抗争;另一方面,也养成台湾人民刚硬的性格。台湾同胞到大陆返乡探亲、投资办企业,许多人都不忘记寻根。身在厦门,笔者目睹了多少台胞奉先追远寻根的感人场面。
涉台文物古迹无疑是两岸文化之“根”的物化形态,据统计,福建省内登记的涉台文物有1076处,其中厦门是涉台文物的重点地区。为了保护这些两岸共同的文化之“根”,近年来厦门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00年,厦门市对全市的涉台文物古迹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经过3个多月的涉台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登记了129处与台湾有历史关系的文物点。其中大多数还没有被公布成文物保护单位,为有效地对此类文物实施保护,厦门市文化局提出了“涉台文物古迹”这个概念,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此类文物进行保护。
2001年,厦门市文化局召开专家论证会,界定了涉台文物古迹的概念,主要是指历史上反映厦门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以及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墓葬、石刻和纪念性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文物。2001年11月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布《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公布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31处,并得到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厦门涉台文物古迹的公布,推动了台胞认祖归宗的热情。而台胞认祖归宗的热情反过来促进了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如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在2005年拜谒祖祠——厦门乌石浦萧氏家庙后,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其增补为涉台文物古迹。
2007年11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南院陈太傅祠等31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为涉台文物古迹。其中,只有3处兼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为止,厦门市登记在册的涉台文物古迹有170多处。
保护涉台文物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笔者曾多次到泉州天后宫参观,天后宫前原本没有广场,后来出现了一个菜市场,脏乱嘈杂。泉州市下大力气整治,使受到风雨侵蚀渗透,殿内梁柱、壁画等遭到破坏的天后宫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泉州在短时间内建成闽台缘博物馆,也是保护闽台文化遗产的大手笔。漳州在涉台文物古迹的调查方面硕果累累,这也是勿庸赘述的。为修缮涉台文物古迹,厦门近期已下拨维修经费的有青礁慈济宫和陈化成墓,国家文物局今年还将下拨维修卢山堂的专项经费。其实,除了此次列入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的15处涉台文物古迹外,还有许多此类遗迹值得关注。
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的,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田墘村,包括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县政府盐兵楼、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共7处12栋建筑,总建筑面积2698.6平方米。抗战期间,先后有9名金门县县长在大嶝岛履职。一处旧址,竟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这处旧址建筑为当地华侨兴建,还记录着大嶝岛村民漂洋过海出外谋生的经历和故事,从而折射出一段闽南华侨创业史。这处旧址建筑始建于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既有闽南传统式民居,也有华侨从南洋借鉴的西洋式民居,代表了中国20世纪初民居建筑的多种类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群与金门岛上现存的乡村建筑风貌极为相似,成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鲜活例证。2001年秋,笔者率团访问金门,伫立金门太武山顶延平郡王观兵奕棋处,看到厦门、泉州近在咫尺,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目前,厦门市文化部门已将此旧址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例如,厦门海沧慈济文化节已举办3届,每一届都吸引了海峡两岸上万名参加者,台湾同胞组团参加十分踊跃。厦门青礁慈济宫和漳州白礁慈济宫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祭祀的保生大帝是北宋名医吴夲,系闽台重要的民间信仰。每年到青白礁慈济宫进香的台胞有近20万人次。而厦门南普陀寺旁的乾隆御制碑则是清朝镇压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的铭功纪念碑,台湾台南市赤嵌城下亦有一套,一模一样,是研究台湾史的重要史料。由此可见,保护涉台文物,让两岸同根文化代代传承,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勿庸讳言,涉台文物保护并非没有阻力,比如有人担心保护文化遗产会影响建设与发展。他们不知涉台文物其实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呵护,才能代代传承。现在全面启动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单霁翔也表示,积极开展对涉台文物的保护,深入发掘、展示和宣传涉台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