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展望 责任 使命——北京书协主席林岫谈工作感想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06     作者:彭利铭 骆建宏     来源:中国艺术报

    自2003年9月北京书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至今,北京书协第四届主席团在这5年时间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带领理事会和广大会员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懈努力。林岫作为北京书协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主席,以其特有的文学才情和敢于开拓的精神,将北京书协的事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她的倡导下,主席团、理事会带领广大会员将北京书协的品牌活动——两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三届迎奥运电视书法大奖赛打造成亮点工程,又在编辑出版工作方面有了创新,《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专刊成为北京书协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另外,在开展普及书法艺术、提高会员艺术水平、联络中国书协及各省市书协、服务会员和社会、指导基层书法组织工作等方面都进行得有声有色。在本届北京书协届末之年,本刊就北京书协的工作采访了林岫。

    记者:辞旧迎新之际,结合北京书协的工作,您最想对《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的读者说什么?

    林岫:首先祝福《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的读者和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同道在新的一年学习进步,事业有成,阖府安康。祝福之外,最想说的话题就是在回顾中总结,在展望中谋划新一年的工作。

    2008年是北京书协第四届理事会的届末之年。5年弹指过去,届末的回顾和总结非常重要。在过去的5年里,北京书法家协会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领导和支持下,做了9件大实事。

    其一,举办“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和“北京电视书法大赛”,配合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在海内外树建北京书法整体形象,这是我们以积极开放的形式和胸怀打出的北京文化大品牌;其二,积极投入“中国书法进万家”和文化下乡“边疆行、边村行”活动,节假日到郊区县讲课、送春联,把爱心和作品送进军营、警营、未成年犯管教所,并远至南疆西陲边防哨卡和东海舰队慰问,被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集体”;其三,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凸显首都艺术家的爱心和使命感,无论“非典”、印度洋海啸、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募捐义卖,还是为北京红十字会及法律援助热线捐赠作品,北京书协都走在书界前列;其四,除每年例行举办专家讲习课堂和骨干培训班外,建立北京书法学校和书法素质教育基地,为首都培训了大批术有专攻的人才;其五,设立京华书坛耆英奖和京华中青年十佳书法家奖,对多年奉献北京书法事业的老书家和全国大赛大展中获大奖的中青年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其六,通过《中国书法学报》,为北京书协加强内外宣传交流提供最直观的媒体平台,去年北京书协网站的开通,又提供了一个展示北京书家艺术风采的窗口;其七,《北京书法家协会年鉴》、《二十世纪京华名人遗墨》、《奥运文书书法宝典》和两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系列作品集》的出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北京书协丰硕的创作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其八,每年慰问老书家、春节联欢会,营构团结祥和的气氛,以加深会员间的翰墨情谊,增进协会工作的凝聚力;其九,每年例行举办“妇女书法学术讲座”和作品讲评活动,为提高首都女书家的创作和理论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的工作没有主席团、理事会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奉献及通力合作,没有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一个特别实干的志愿者队伍,主办像国际书法双年展和北京电视书法大赛这样规模浩大、影响广泛的活动,成功是不可能的。基于这种认识,我去年在理事会上强调的就是“无众之助,大功不立”(韩非子语)。如果说北京书协有什么经验值得谈谈的话,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条。

    汶川大地震后,北京书协最早在京城艺术界发起并参与“奉献爱心”的活动,大家争先恐后捐款、献作品。我当时写了一幅大作品“得众动天”。这四个字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的一句名言,跟韩非子上面那句话意思差不多,说只有得到众人的支持才会形成惊动天地的力量。荀子比韩非子早出生30多年,这句话至少流传了2200余年之久,激励过很多奋发振兴中华民族的历代志士。其实,不管大事小事、国事家事,都需要实践这四字真经。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战胜历次自然灾害,靠的都是民族的凝聚力,“得众动天”,颠扑不破;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不到3个月,我国余痛未消,就如期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让全球叹为观止,这就是中国的人文精神。

    记者:今年奥运会之前,您在大学讲课时说到必须对“人文奥运”有科学的理解,现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您认为我们作为北京的书法家应该如何解读北京市委提出的“人文北京”呢?

    林岫:北京市委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理念,是在总结奥运筹办成功经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以文化创新推动北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每一个北京人考虑如何提升自身人文内涵都应该面对的问题,身居北京的艺术家当然也不例外。

    并非所有的人都清楚“人文”的含义。“人文”本自《易·贲》。语曰:“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指理想的人性观念,强调的当然是“以人为本”。“文”,是为培养理想人性所进行的全部文化活动(包括教育、文学艺术等),强调的是“以文化人”。“人文”合一,乃哲学概念,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教化,不断更新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又随着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来实现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最后达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目的。书法家经常书写的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说“志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游习于六艺之中”,也体现了孔子提倡“人文”修身,想通过“以文化人”,最后达到“以化成天下”的思想。其中的“化”,即修养教化,故《诗经·周南》有“美教化,移风俗”的说法。今天的“人文”概念比以往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譬如“人文北京”的提法,还包括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北京模式等深层哲学底蕴。

    奥运之后北京的人文发展以及如何树建和弘扬“北京精神”,既是巩固“人文奥运”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启北京作为国际文化之都崭新历程的大事。我认为,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的书法家不能只埋头于书斋,还须有进取的志气、深广的视界、开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立足点。北京书协是北京文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艺双馨应该成为每一位书法家执着追求的目标。北京书法家的作为不仅体现在自身艺术水平的提升和一般的服务人民上,更重要的是还要为树建和弘扬“北京精神”尽心尽力。

    记者:贯穿“人文北京”的红线是弘扬“北京精神”,这必然是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到我们北京书法家,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或者说从何处着手呢?

    林岫:刚才我说的“进取的志气、深广的视界、开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立足点”,也可以看作是时代和形势对北京书法家的要求。因为“人文北京”的内涵必然包括市民的自我教育,“以文化人”才能最终“以化成天下”,所以率先完善自我,修德以美善其身,这是作为北京书法家起码的素质。北京书协首任主席启功先生说过,“协会的工作必须树立‘三气’,即‘正气、文气、大气’”。“正气”,指艺术家协会和艺术家的政治品格;“文气”,指加强文学艺术方面的综合性修养;“大气”,指艺术家须有大家学养、大家气魄、大家胸襟、大家眼力,方得创作出不负时代的“大气”作品。“三气”,不仅为协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书法家“以文化人”完善自我的“慧烛明灯”。其次,加强协会的“团队精神”,大家相携共进,为树建和弘扬“北京精神”尽心尽力。“人文北京”内涵的核心是和谐,和谐的标识即北京市委提出的大北京是“文化中心,首善之区,古都新貌,精神家园”。对我们北京书法界来说,有各区县书协的和谐,才有北京书协的和谐。打造和谐的北京书协,发展和谐的北京书法事业,我们大家责无旁贷。

    记者:北京书协即将换届,作为本届主席,您对下一届北京书协的工作有何期待?

    林岫:本届北京书协主席团成员在总结工作时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对下一届工作的预期想法。总的来说,我期待换届换出新的进步,新一届的理事会会在上届的基础上更上层楼,把北京书协的工作搞得更好。我目前有几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其一,针对全国书法展事频频、虚火旺盛等问题,下届北京书协只做好原来的两大品牌,原则上不再增加新项目。其二,加强会员培训和增设专家讲习大课堂等,有利于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静养清修。这种清修静养,可以参考前辈的做法,譬如学识养眼,技法养手,道德养心等。学识无它,博览兼阅历,此为铁门限。“读书年”的提法很好,但具体到个人,读书乃书家毕生砥砺的功业,那是积淀自己“青藏高原”的大事,非月积年久不可成。其三,进一步增强与其它省、市、区书协的交流学习活动,适时邀请在全国有学术声望的专家来京讲课。牛岁开春,在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之前举办“大爱无疆——北京什邡心连心书法展”,就是向无畏的什邡书家和抗震英雄学习的一次交流机会。其四,继续树立启功先生所说的“正气、文气、大气”,严格要求书法家自律,严正书界风气,从我们北京书法家做起。北京书界不可能远离社会自成气候,跑官、找靠山、比关系、暗箱操作等社会不良风气,正在影响书法界。当代还自认有使命感的书家都应该严肃思考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如何自律。如果不是来书界忽悠几下就走,而是真正热爱书法的人,那么你肯定很在意书界的利弊得失。这是我们“人文北京”的书法界,必须由我们大家来呵护扶持她。

    2008年“地球日”,我参加了一个环保活动,知道“减缓沙化,等于滋润绿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感到身为地球人肩负的责任。书界欲求“净土”,是不是也需要如此呢?如果先管好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粒“净土”。聚少成多,方有书界真正的绿洲。

    总而言之,面对北京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