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永远怀念“老油灯”——忆张守义先生
http://www.cflac.org.cn    2008-11-21    作者:杨莹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守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并身兼数职。他创作过许多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品,并组织过多届全国书装展和各种学术活动,为我国装帧艺术事业的提高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他走了,“好比一盏老油灯”,灯油熬完了,耗尽了。尽管如此,当我听到张先生去逝的消息还是感到突然,连着几晚,他的音容笑貌像演电影似的,在脑海中一幕幕地挥之不去。

    1984年,我刚刚踏入出版界,就有幸借着约稿的机会,直接跟张先生学习书装,我的第一个封面设计,就是在张先生的亲自指点下完成的。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进入了中国版协装帧艺委会,并多次在历届全国书籍装帧展中获奖。张先生待人亲切、平和,没有架子,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友,不计报酬地为书装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他对年轻人的成长,更是根据不同情况、特长给予关怀和具体指导,他经常教导我:“书装界,能搞设计又善绘画的人不多,绘画是你的特长,不要丢掉。”

    张先生不仅是我的恩师,还是位挚友。还记得,父亲举办画展时,他来了。那天刮风下雨,他说:“老杨的一生,就像这天气一样,风风雨雨……”我的画展,他也来了。他热情洋溢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张先生还专门为我的画展题写了“艺韵”二字。他不但设计独特、画独特、书法独特,他的印章更独特,竟是压盖葫芦形的手指印。他说他非常羡慕我,能把民间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画出自己的风格,而他搞了一辈子艺术,因为工作需要,大多是外国的,他也要学习民间,搞一些中国味的、民族的作品。

    凡是熟悉张先生的朋友都知道,他还是一个油灯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灯具从古到今共有1000多盏,每次去看望他,共赏油灯就成了一个主要节目。2000年,他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了油灯展,出版了《老油灯》一书,并在给我的赠书中题写:“灯与求知者为伴,谢谢莹莹为老油灯撰写诗文。”此时此刻,我久久翻阅着这本《老油灯》,书在人空,感慨万分,张先生不就如这老油灯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生命之火虽然熄灭了,但他的灵魂将和这老油灯一样,永远留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