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舞蹈理论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前副院长张庚以“系统论”的方法提出,一门艺术理论的构建要有四个层面:集成、志、史、论,这是一个艺术理论系统。
一、“集成”。这是一项基础资料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田野考察报告,是要把散布在民间的舞目资料都搜集起来,进行整理、编写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舞集”的“重中之重”,于1981年11月立项。全省1313人参加,行程466,297公里,其中步行138,127公里。普查了3,389个乡,10,108个自然村,访问民间艺人11,857人次,收集民间舞蹈1255个,7818套,舞曲6950首,民家舞蹈传说故事574个。全省128个县(市、区),有123个县完成本县“县卷本”的编写任务,102个县印制成书,共1,380多万字。36位县长或书记为本县卷本作序题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历时18年零一个月,于1999年12月出版,全卷247万字,图片2600多幅。收编了云南24个民族的民间舞蹈181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为“中华文化万里长城”增加了一块砖石。
二、“志”。“志者记也”,是要将现有的民间舞蹈现状作如实的记述,是一个横面的梳理。《中华舞蹈志·云南卷》是国家科研项目,于2000年6月立项,全卷收编了云南省25个民族的舞目474个,文物史迹73目,史料钩沉272条,人物传记114人,附录18则,图表8件,图片1632幅,1100多页。已于2008年2月出版。《民舞集成·云南卷》、《中华舞蹈志·云南卷》两个项目共用时25年零9个月,基本厘清了云南这个“歌舞海洋”的民族民间舞蹈状况,为舞蹈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史”。是纵向的揭示舞蹈的历史发展规律。石裕祖教授撰著的《云南民族舞蹈史》全书37万字,已于2006年10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聂乾先参加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全书42万字,1998年11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已是中央民大舞蹈学院等舞蹈院校的教材。
云南舞蹈志、史的当代部分尚未编写。建国以来,云南民族舞蹈得到长足发展,有极为丰富的实践成果,当代云南民族舞志、史,一定相当精彩。
四、“论”。是对舞蹈基本规律、特殊规律的研究。30年前云南没有出版过一部舞蹈论著。现已出版刘金吾的《从舞蹈王国走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杨德鋆《纳西族古代舞蹈和舞谱》,周凯模《祭舞神乐》,于景春《舞蹈教材与训练科学》,云南省民舞集成编辑部的《白族民间舞蹈》、《拉祜族古代舞蹈和舞谱》、《哈尼族民间舞蹈》、《佤族民间舞蹈》以及刘金吾、苏天祥、张亚锦、李金印等编著的《傣族舞蹈》、《彝族舞蹈》、《花灯舞蹈》、《哈尼、布朗、基诺族舞蹈》、《佤族景颇族舞蹈》等共42部。这些书籍大多是教材、集成或文集,理论专著很少。《云南民族舞蹈论》尚未撰写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缺环。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召开过多次舞蹈理论研讨会,1984年在云南省首届民族舞蹈会演时,中国舞协在昆明举办了“全国民族舞蹈理论研讨会”,29个省、市、区的舞者出席了会议。1991年在芒市召开了“全国民族宗教舞蹈理论研讨会”,收到全国多个省区论文103篇,中国艺术研究院舞研所《舞蹈艺术》丛刊出版了“论文专辑”。1992年承办了“全国民族舞蹈创作研讨会”。1995年省舞协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舞蹈理论研讨会”,探讨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少数民族舞蹈理论体系问题。会后出版了论文集《滇舞论坛》。2008年4月云南省宣传部主办了“民族舞蹈创作与发展暨周培武舞蹈作品研讨会”,收到论文近50篇。
云南省舞蹈家协会自1980年起,编辑出版了内刊《民族舞蹈》,至2008年已出版了112期,发表了多篇云南作者写的理论和批评文章。云南的舞蹈评论和批评相对于创作和演出来说,是滞后的。许多优秀的舞作都没有与之相适的评论文章,究其原因有三:1.学养不足。“全国‘舞蹈诗’与《云南映象》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云南映象》是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有同志不同意;“原生态舞蹈”的提法也有许多争议。云南舞界对这些学术问题研讨不起来,这与长期以来重舞轻文,重实践轻理论,理论水平不高,学养不足有关。2.投入不足。云南乃至全国舞蹈理论评论刊物很少,因为办不起,理论评论文章的稿酬菲薄,投入不足。3.理论批评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有的批评文章说了点过激话,就要被判罚款并登报道歉。如此景况,舞蹈评论和批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