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誉为“中国奥运收藏第一人”的赵晓凯,不仅收藏了400多件建国前的中国奥运和体育文物,而且独具创意地收藏到多件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珍贵藏品。
北京奥运圣火鼓棰收入囊中
在很多人收藏火炬手或护跑手的橄榄叶的时候,赵晓凯选择了收藏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上的鼓棰。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刚一结束,他就跑到女祭司身旁,但圣火采集负责人却拒绝了赵晓凯收藏的要求。他仍不死心,拿出证明自己是奥运收藏者的资料,反复说明。终于,女祭司们被感动了,帮助他与负责人协调,最终圣火采集负责人将一把采集北京奥运圣火的鼓棰送给了赵晓凯,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保管,并感谢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热爱。赵晓凯拿到这件藏品后,马上跑到古奥林匹亚邮局,买了当天圣火采集的纪念邮票,贴在鼓棰上,并在邮票上盖了纪念戳。
谈到此次成功收藏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纪念品,赵晓凯兴奋地说:“这一天我期待了很久,有备而来终于使我梦想成真”。赵晓凯认为,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奥运藏品,应该具备唯一性和重要性;能在北京奥运圣火采集期间到希腊去,收藏到相关物品实在是太难得了。
“鸟巢”首赛连票收藏独具匠心
4月18日,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首次举行测试赛。与此同时,赵晓凯也有惊人之举:他收藏了鸟巢首场赛事的29张连票。从北京奥组委“鸟巢”首赛新闻发布会获得信息后,他在门票开售当天,一次性选购了29张不撕开的连票,以喻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并在每张门票上粘贴“鸟巢”小型张邮票,于“鸟巢”首赛当天到“鸟巢”邮局特选了第29号戳,在这些连票上加盖4月18日的邮戳,一件独一无二的奥运收藏珍品就此诞生。这一收藏创意从何而来?赵晓凯解释说:“要做就做独一份的奥运孤品收藏,这是我多年从事奥运收藏的感悟与经验,也是自己一贯奉行的收藏原则。”
三件传世之宝见证中国奥运脚步
除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珍品之外,赵晓凯还收藏了中国奥运史上的3件文物:“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1936年的奥运药箱和1948年的中国奥运锦旗。这些无价之宝受到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官员、中国奥委会官员和中外参观者的关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称:“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3次参加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真实记载,是中国奥运的无价之宝。”
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著名男子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的手稿翔实记录了他于1932年赴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前后后,为中国奥运史提供了大量重要史料。这沓带着岁月沧桑的手稿字迹工整,第一页是1979年12月4日刘长春写给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的信,手稿第2至3页是“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照片说明”,从第4页开始是手稿正文,共44页,标题为《我国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赵晓凯称,他寻找刘长春手稿多年,几经周折,终以10万元的高价从天津一位体育文物收藏家那里得到了这件中国奥运宝贝。
1936年的奥运药箱则是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时运动员使用的药箱,赵晓凯于2006年花5万元购得。药箱的真正主人是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田径和篮球教练舒鸿。他当时是随队医生,还担任了那届奥运会篮球决赛裁判。这件1936年的奥运药箱上各种标签表明了它的尊贵身份:“1936”字样、“中华,china”字样、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五环标志、柏林-意大利火车托运单和意大利-上海轮船托运单依然如故,清晰可辨。尽管历经72年的风雨,药箱却几乎完整无缺,结实的皮箱依然能灵活开启,打开药箱时几个搭扣弹出的声音清脆响亮。药箱内部设计和现在的药箱基本一样,共分3层。最上面一层是盛放药瓶的小格,共有21种药物摆在里面,有的药瓶上还贴着繁体的“德国制造”标签;中层放了一些药膏;下层是诊疗用具。这只奥运药箱不但成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实物见证,更证明了中国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过程。
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并不算短,却一直未发现早期参加奥运会的实物资料。于是,赵晓凯从收藏市场、藏家等渠道广泛收集信息,希望能弥补收藏空缺。2006年初,北京一位收藏家发现了一面锦旗,旗上赫然写着“世运”二字,这是当年中国对奥运会的提法。这位收藏家用50元购得,对体育历史有一定研究的赵晓凯得知后,便以5000元的高价从他手中得到了这件珍贵的奥运文物——1948年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在新加坡义赛时获赠的锦旗。
1949年6月18日,福州遭逢百年来最大的水灾。新加坡的福州会馆特别设立了“六·一八水灾委员会”,筹募赈济。此时,中国世运篮球队(即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经过新加坡,也被邀请与新加坡联队进行一场义赛,共筹得赈款6万余元,全部送回福州灾区直接发放,同时运回上万件寒衣发给灾民。这面锦旗就是福州会馆为感谢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参加义赛而制作并赠送的。
因年代久远,这面锦旗上的字句已残缺,经过专家考证,锦旗上的内容应是“为祖国争光,为灾黎请命”。这面锦旗充分表达了海外华侨心系祖国灾民及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的感激之情。赵晓凯说:“这面锦旗不仅是中国人曲折奥运路的见证,而且还证明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件奥运瑰宝也激励我们把北京奥运会办成最好的一届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