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5月5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邵辰笔下的北京胡同
http://www.cflac.org.cn    2008-09-12    作者:道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常漫步在胡同小巷,伴着春风感受那份宁静,夏日听那知了蝉鸣,看那秋雨里树叶随风飘落,冬日里踏雪而归。

    望着那胡同尽头隐约的白塔、钟楼,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我试图通过那一砖一瓦倾听着岁月的足音,转而变成一幅幅图像定格在我的画纸上。 邵辰案前随笔

    岁月如斯,如墙上掠过的光影,如指间淌过的脂水,如东去流水般不可往复。但品邵辰的画作,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一种古朴雅致的文化气息,历史文明寄寓在时空转换之中,民族情感升腾在笔墨点线之间,人生乐趣得意于古民旧居的传统静谧之中。他笔下的胡同安静祥和,灰色的四合院宁静而热情,大自然的生命和谐而张扬,光与影的映衬,色与光的参照,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面,奏响了一曲曲优美的乐章,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意境悠远的古民居文化之窗。灰色的基调,斑斑的院墙,搭上或红或黄或橙或彩的点缀,以苍劲的笔墨和冷暖对比的色彩,为我们展示了一抹抹宁静而不悲戚、清爽而不苍凉的和谐画卷。空寂的画面没有萧条之感,反而能让我们拼搏在路上,找到那久违的简单生活之趣,让我们这颗尘世奔波之心找到一丝休憩之地,“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是我们心灵的一个洗礼圣地,穿梭在传统文化之间,享受古民居氛围的氤氲,给心灵一丝释放的空间与喘息的平台,宛如一首古老的抒情乐诗,歌历史,颂美好,唱响古今岁月。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法则。但用到邵辰这里,便是“万物生三,三生二,二生一,一生道”。邵辰集天地万物的灵气于一身,集众家之长于一炉,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融笔墨气韵、章法灵动于一体的诗情画意。“万物归宗”,这个“宗”就是邵辰的笔、墨、色、情、人五合为一的境界。“在今天钢筋、水泥和摇滚碰撞中的现代都市,充满喧嚣的浮躁,人们更渴望着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当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您意识到所剩空间无几时,就开始觉得缺少些什么。”邵辰在思考着,探索着,继续创作着……

    古民居谱写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变迁,也记录着画家的足迹,多少个春秋冬夏,多少缕晨霭晚霞,多少条深巷狭道,邵辰凝视着古民居,思索着传统文化,倾听着历史语言,慨叹世间变幻、风雨沧桑,拿起画笔,写下胸中的无限情怀,写下自己的人生轨迹,描绘出向往的桃源情趣,弘扬出民族的传统文化,定格在宁静和谐的时空瞬间,留下记录沧桑岁月的一抹素证。我们都是生长在岁月怀抱中的孩子,看时间飞转,岁月流逝,“未理他人不解味,己随心欲一往前”,邵辰坚持着,快乐着……

    

    邵 辰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毕业于北京画院研究生班,职业画家。

    作品《唱秋图》参加北京美术家作品回顾展。1995年作品《小巷秋风》入选韩国现代美术国际公幕展,荣获优秀奖。作品“北京胡同系列”《夕阳无语》、《小巷春浓》被荣宝斋选送第二届当代国画家精品展。作品《秋天的歌》荣获世界华人中国画大奖赛金奖。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及首都博物馆收藏。作品《京城雪晴》被日本村上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京都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家扇面精品集》。

    2002年在广东画院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在北京宏宝堂举办画展。2005年入选北京市美好家园大型画展。2006年在宏宝堂参加北京十人书画展。画家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翰墨名家作品博览》、《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辑》。

    其作品《北京胡同》京味中国水墨画,深得收藏界人士及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关注,多家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均刊载以《京味——青年画家邵辰》为主题的纪实性文章,进行多次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对其作品“北京胡同系列”也进行过专题追踪报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