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市学生舞蹈节表演舞比赛观后感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21    作者:黄惠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2008年上海市学生舞蹈节于3月至11月间分4个阶段举行,参加对象为上海市19个区县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其中的舞蹈比赛专场分为校园集体舞和表演舞两类进行。观后的总体印象是健康与阳光。

    从舞蹈的题材来看,丰富多彩。整个舞蹈节的“表演舞”基本符合校园舞蹈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舞蹈形象,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出上海市的学生舞蹈教学坚持了教学原则,把握了导向性与主体性的原则。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舞蹈比赛中出现了几个比较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贝贝的第十交响曲》、《甜》、《乐悠悠》、《田埂上的童谣》、《灶花》、《快乐的麻溜嘎》等等。这些舞蹈创作抓住了校园舞蹈创编的两个环节:发现与表现。而且,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不是校园生活现象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了编创者的艺术典型化的提炼与创造,这些生动可爱的舞蹈形象融入了编创者的思想与情感。

    综观全国的儿童舞蹈创作,反映城市儿童题材的舞蹈并不多见,尤其是反映大都市的儿童舞蹈更是凤毛麟角。而《贝贝的第十交响曲》从舞蹈的情节来看,是“教育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故事”。但创编者将这一司空见惯的说教,通过卡通式的舞蹈语汇,夸张地表演,诙谐幽默的细节,流畅且有章法的舞台调度,让观众在笑声中明白紧张且繁忙的都市生活更是离不开交通规则,人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这个作品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Hello,哒嘀哒》是一个典型的“海派”舞蹈。这个作品想象力丰富,其动作的力度、速度,以及画面调度的强度都是令人惊喜的。舞蹈主题是迎接“世博会”,整个舞蹈舞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宣传语,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这个舞蹈上,我们可以看到编创者在认真地遵循着21世纪校园舞蹈教育应该重能力培养的精神,包括求知能力,学习掌握各种舞蹈的动作技能,以及表演编创和教学方面的能力;求解能力,解答各种舞蹈现象的能力;还有就是求新能力,能大胆地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体系,形成具有个性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因此,在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编创者运用富有民间传统色彩的“吹卷龙”玩具为舞蹈道具,看到了个性鲜明的舞蹈动作,使得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海宝”,久久蹦跳在你的脑海中。

    《乐游游》是一部最为纯粹的儿童舞蹈作品,其作品的动作、结构、意境皆在一个“乐”字上展开,拟人化的舞蹈动作使学生的心理发展符合人性的率真,简洁而愉悦身心的舞台布景、服饰、音乐等所营造出的舞蹈氛围,能让舞蹈者和观看舞蹈的学生重温善良与净化心灵。这个舞蹈也会告诉你,作为生物,它们乐于游弋在没有污染的环境里,如是人类,同样乐于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小舞蹈大主题”的作品。

    《快乐的麻溜嘎》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且具有专业水准的舞蹈作品,体现出校园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价值。因为小演员们富有美感的动作,精神饱满的表演,外形与内在气质的统一,都是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所塑造出的。但是作为一个表演性的舞蹈,这个作品没有更为真实、更为引人入胜的细节。

    《田埂上的童谣》给高楼林立的都市送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景画,让人联想起著名音乐家贺绿汀那首驰名中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只是这个舞蹈作品的结构主线太多,舞蹈中的人与风筝的关系处理得很不清晰。小演员们忙于舞台调度的奔跑,不能让人沉静在孩子眼中的江南水乡的意境里。

    《灶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灶花,民间称之“灶头花”,是传统人家灶头上的厨房装饰画。这个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舞蹈,主旨在于抢救民间的灶花艺术,其艺术与文化价值在于通过校园舞蹈真实地反映出中国人“追求家庭和睦、环境美化、家居装饰”的这个传统理念。但是,从这个舞蹈的演出来看,舞蹈中有几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一是结构不精炼,舞蹈中有情节而不展开,“灶头”反复出现有累赘之感;二是舞蹈中既没有鲜明的主题动作,也没有具象动作与抽象动作之间的连接,舞蹈演员的双手基本被图案道具所束缚。其实,校园舞蹈的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的设计都要具象与抽象结合。这个作品有修改的潜力。

    从这届校园舞蹈比赛中的学习节目来看,女孩一般都是爱学爱跳优美、清纯、服饰靓丽、民族色彩浓郁的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与新疆的民间舞、汉族的茉莉花舞等。这些学习节目是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审美取向的,这说明师生们基本掌握了校园舞蹈学习与鉴赏的一般规律,即舞蹈形象的典型性、舞蹈动作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舞蹈作品的艺术性。这是这届舞蹈比赛中出现的一个好的现象,另外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这届比赛男生舞蹈也很多,而且作品很有男孩子气,有阳刚之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编创者的创作视野或触角很敏锐,比赛中有不少反映汶川大地震的舞蹈作品。但是,校园舞蹈表现此类题材,应该避免“贴标签”、“图解”等概念化的创作手法。而《心手相连》这个舞蹈就不错,其结构新颖,以废墟中的学生书包为主线,舞出“大难有大爱”的主题。但是,这个舞蹈的音乐要重新选择或者创作,而且整个舞蹈的前半段要减弱。

    这次舞蹈比赛,小学的舞蹈比中学生的舞蹈更贴近校园的生活。而我认为,小学的舞蹈创作应偏重童趣、多彩、易懂,而中学生的舞蹈,应该讲究动作的精美、作品的意境。

    这届校园舞蹈比赛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健康与阳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校园舞蹈的创作者和小表演者将他们的才华才艺都一 一地初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