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8月18日,中宣部文艺局与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电影局在京联合召开影视动画创作生产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副局长孟祥林,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等有关部门领导与部分影视动画主创人员、制作与发行单位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共商推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繁荣发展的大计。
欧阳坚在会上讲话。他说,经过几代影视动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影视动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创作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动画片制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年来,影视动画创作生产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创作生产机构持续增加,队伍继续扩大,发展效益和水平有所提升,创作成绩引人注目。
欧阳坚指出,目前我国影视动画在发展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文化资源挖掘利用能力有待提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能力有待提高;创作生产的技术手段有待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欧阳坚强调,中国影视动画要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影视动画的创新能力,站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高度,坚定文化自信心,对我国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整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要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增强国产影视动画的感染力,把握动画艺术规律,切实提高艺术质量,注重寓教于乐、老少咸宜。要以提升制作水平为途径,不断增强国产影视动画的艺术表现力,顺应动画制作新趋势,探索传统制作手段与其他艺术手段互动融合的新方法。要以市场营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优秀影视动画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尽快熟悉和掌握现代营销理念、市场规则,加强市场论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实施“走出去”工程。要以打造产业链为重点,注重衍生产品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打造影视动画旗舰企业。
与会影视动画编导、制片人和专家学者在发言中纷纷对中国影视动画80多年的辉煌历史表示充分肯定。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制作完成动画电影6部、国产动画片186部,时间达101614分钟,综合收入达十几亿元,出口电视动画片30部2244集,均比2006年有大幅增加。全国现有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每天播出国产动画片约8000分钟。一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影视动画作品受到广大观众喜爱,产生良好效益。面对中国影视动画的良好发展态势,与会专家学者们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他们分析说,中国影视动画优秀作品还不够多,与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态势不相适应,尤其与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激烈的局面不相适应。电视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的总监制余培侠总结中国影视动画当前面临的问题时,提出重创作、不重创意,重技术、不重创造,重长片、不重市场效益,重闭门造车、不重资源整合,重规模化发展、不重品牌性战略的五“重”五“不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则谈到目前中国影视动画“走出去”力度不够;精品意识不强;国家与地方配套机构不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行业管理还存在分散现象等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廖祥忠也表示,中国影视动画目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而且动漫产业正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也是中国影视动画需要面对与思考的。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努力开创我国动画产业的新局面,充分认识发展影视动画产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我国动画产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