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野下的奥林匹克运动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07    作者:黄亚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亚玲(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授)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运动使全世界人民聚集在象征和平、团结、友谊、进步的五环旗下同场角逐,公平竞争,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的普世价值

    奥林匹克对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它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开辟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时代,而且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呈现出“世界化”的景象。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性”已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些方面体现了西方的思想和价值、伦理。但是不可否认,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在道德信条和实践上有着跨文化的相似性,即使并未发生过文化接触的不相邻民族和地区,也有某种相似的社会准则。奥林匹克运动鼓舞人们“通过没有任何歧视的,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诠释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奥林匹克运动力求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来促进和平、平等、公平社会的形成,使人们在充满友谊和相互理解与关爱的美好世界中生活。奥林匹克运动努力建立的美好世界与任何一个社会愿望都是一致的,这些所体现的维护人类群体共同生存条件的价值原则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而产生的权利要求同样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这是关系到实现人的本质和尊严而产生的权利。奥林匹克运动倡导“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和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的社会”。“公平竞争”、“人人平等”、“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在于参与”,这是渗透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理想中最为朴素的思想之一,更是实现人的本质和尊严权利的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世之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理念和心理,这不仅有利于树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种观念与我国追求的和谐社会,反对特权,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平等的社会的价值主旨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认定,无论是社会提倡的准则还是由人权概念来提倡的个人基本权利,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具有普世性的人类价值。

    当然,承认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和价值的普世性,也不否认社会文化价值的多样性。当我们考察人类发展史会看到,世界上有多种文化,这些文化有的差别很大,而有的比较接近,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社会文化之间也有差异。例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中欧美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同属于儒文化圈的中国文化与周边各国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内部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各自特色而相互区别。

    奥林匹克与东方体育文化,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的体育形态、遵从的伦理性以及评价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的产生有诸多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不可否认,文化作为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互动的产物,相互之间的差异与群体在社会环境适应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和谐发展是奥林匹克百年中发出的历史强音

    古希腊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其岛面积有限,港湾众多。爱琴海中岛屿星罗棋布,本土山脉纵横,无大江河与平原,大部分土地贫瘠,为不毛之地。虽然有一些肥沃的山谷,但彼此间的陆地交通又为群山所阻隔,所以在这些山谷里,小小的各自分立的区域或社会就成长起来并通常环绕着一个靠近海的城市。由于国内资源匮乏,于是航海和商业成为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贫瘠的土地条件使希腊人无法被动地依赖自然生活,而方便的海上交通又为希腊人征服自然进而征服世界打开了大门。正是在不断的征服过程中,希腊人吸收了其它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不断创造着现实的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知识和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确定了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存在物的自然意识,确立了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并形成了以追求人现实自由、解放为终极价值关怀的独特文化发展模式,所谓主客体二分的思维模式,即自觉地把自然界进而把人类社会和人本身作为认识、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希腊人有着很强的竞争精神,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扩张中,希腊人必须面对与自然和人的双重搏斗,在搏斗中希腊人懂得了竞争等于胜利的道理,希腊人敢于竞争,并乐于竞争,以竞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构成了古代奥林匹克的基本精神。

    古代奥林匹克正是古代希腊人强烈自然意识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没有古代希腊对自然界存在的异己性、制约性的强烈意识,就不会产生张扬个性、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古代奥林匹克活动。没有强烈的命运意识,就没有强烈的挣脱命运锁链的古代奥林匹克竞技意识。而要摆脱命运就必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从而确立了西方自古代希腊以来理性主义的文化信念。

    近代社会以来,由于机器工业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及其应用,社会生产力有了本质性的突变,人藉此从自然中提升出来,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由此,以往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二元化了,无所不包的自然成了人所生活在其中的单纯的周围外在环境,而人也仿佛成了一种能够超越甚至能够绝对主宰其余自然的存在物。这是人类通过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逆转。它给人们的认识带来的变化是,导致了认识视角的一种根本性的转换,即由各种形式的“客体本位”转移到“主体本位”,由对自然和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自身的关注。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功,对理性的推崇又具体演化为对科学的迷信并进而演化为对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迷信。这些被称为“现代性”的理性、科学、契约、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等逐渐越过了欧洲人的疆界,以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日益把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表现出理性化、职业化、量化、记录化、参与机会平等、自由、科学化等现代性特征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势不可挡的潮流成为世界体育的主体。今天,人们在反思奥林匹克运动“现代性”时,提出了奥林匹克价值尺度究竟如何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当奥林匹克运动过分追求“精英”、“金牌”、“竞技性”、“对抗性”,表现出人的“灵”与“肉”的分离,片面追求科技,以为科技能解决奥林匹克运动中社会与人的问题时,导致兴奋剂等问题的泛滥,导致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人文精神缺失。奥林匹克运动不断提出人文精神的复归,也正表明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缺失引起了一场自我守卫的运动。

    后现代主义批判“人作为世界的主宰”,认为现代性强调“人的主体性、理性精神和个人自由地位骤然提升,科学技术至上,社会关系也完全体现为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者对物质化导致人功利主义膨胀,沉湎于物质世界,只求利用科技满足各种欲望,人成为物质、金钱、利益的奴隶,醉生梦死,人生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全然被遗忘和抛弃的反思,不再将人作为自然的主人,衡量世界的尺度,提出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大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关注和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也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并调适自己的价值目标方向,力图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需要,与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相一致。

    在反映人与自身的和谐方面,不再将自己的身体看作是与灵魂对立的,“灵”与“肉”不是不相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英”或大众,提出了身心的和谐发展,并且在实践中注重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者自身各方面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中更加明确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理性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全面发展总体来说是指人身体与精神、能力与品德、言论与行为等的和谐发展。

    在反映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提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社会内部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益冲突。和谐自古以来既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目标,也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最高境界。奥林匹克运动在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指出了没有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都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后现代主义强调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认识到实现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重要的条件和保障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奥林匹克运动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把征服自然,“向自然的挑战,转向信赖自然、仰慕自然,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可以看到,奥林匹克把“人要改造自然”转变为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次根本性转变,是对人类“唯我尊大”带来的社会灾难反思后的积极行动,是奥林匹克在100多年中发出的和谐发展的历史最强音。

    奥林匹克运动为文化传播提供一种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世界各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和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融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奥运会,在后现代主义社会背景下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大舞台。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各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产生的文化存在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差异会产生矛盾,矛盾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人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本着互相学习、相互交流,而不是相互排斥的人类美好的愿望。

    因此,不可否认奥林匹克提供了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使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跨越文化心理上的障碍,学会容忍、欣赏和借鉴别的文化,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进而促进文化的世界性交流与交融。

    当前,世界各民族在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文化,逐步走向沟通与协作,在互补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世界各民族人民都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国际文化模式。以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其目的都在于了解他人,学习他人或超越他人。这种学习、了解与越超也已不再局限于体育范畴,而是扩展到了与体育运动有联系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建筑设施、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众多领域。其最终结果是促进了各国在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经济等方面的进步、发展与繁荣。

    我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联系体育文化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桥梁。奥林匹克运动既丰富了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内容,也促进了融会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精粹的国际体育文化的形成。

    从运动实践层面来看,奥林匹克不但推进了现代体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普及,而且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一种标准和典范。被纳入奥运会的运动项目的国际性得到人们的承认,进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体操体系与英国的户外运动,以及后来被列入奥运会的柔道、跆拳道等东方体育文化项目,都是从原来纯属于民族的体育文化形式发展成为奥运会的项目。中国的武术也将在2008年奥运会上展示其文化的魅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视,并将推上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让世界人民认识和欣赏。

    从体育方法和组织层面看,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例如,中国对于西方体育俱乐部制的借鉴,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举国体制”的某些吸收,学校体育方面的相互学习等,都表明了这种交流与融合过程的存在。

    在体育思想和体育科学理论交流方面,奥林匹克运动更是表现出它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力。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任何国家的体育科学成就很快会成为各国体育科学的共同财富。

    何振梁先生说:“从100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看,它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兼容和尊重。这个明智的政策不仅确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多文化性,也使它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文化性与和谐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财富和力量所在。”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努力向多元文化融合,以及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期待目标靠近,充分说明奥林匹克运动愈加成熟和完善,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